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晴
一个人千万不要鄙视他人的肤浅,因为我们也正在肤浅着。无论学科的知识还是世间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懂而不理解,不理解可以问,但不要狂妄地指责。
今天,我参加了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班,听了马云鹏院长的报告《数学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马院长认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和一名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是密切的。马院长在课始对全体听课教师有关数学课标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又和老师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报告过后,我感慨很深:
1.马院长是一位学识渊博,平易近人,肯弯下腰与普通老师平等交流的真教育人。感受马院长的课堂是那样的朴实无华,我想到了曾经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章。初入北大的一名学生误以为季先生是学校看门人,可见他的普通。马院长就是那样一位普通的,但却令人敬仰的老师。
2.马院长的这个报告目的是引起老师对课标的重视,使大家知道,如若想要获得这一学科的发展,必须深层解读课标,只有对课标的深层解读,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转变教学观念。如新课标中对要删除“理解等式的性质”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的质疑,马院长争同了各位教师的意见。“方程是利用数量关系解答还是利用等式性质解答?”大多数老师都同意利用数量关系解答,如“24÷X=6”这样的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学生在解答时有困难。但马院长说了这样一句话,“方程的本质是未知数参加运算。”这体现的是一种代数思想,而利用数量关系体现的却是算术思想。我想,课标制定者对于课标的定位都是有其道理的,而非我们一个普通教师靠感觉就能实现其目标价值的,因此,对课程标准的使用,我们要把其当作一种宝贵的权威资源,更多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领悟其内涵。
3.参训的部分教师对报告远而观之,并没有抱着一种谦虚的态度来学习,来思考,很多人用在了牢骚上面了。当然,这种思想我也曾经有过,总感觉,有些课,有些经验似乎都离我们很遥远,不实用。但现在细想,我们观课,我们学习经验,不是让你照搬,因为我们不是机器,只会复制,更多的是体会治学、治校的一种方法和理念。如对一些公开课的理解,有些人以一种作秀,作假的姿态去对待,然而马院长却宽容地说:“即使是这样,这也是系统的,有意识的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过程。”但这样的公开课不值得表扬。所以,我说“无论学科的知识还是世间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懂而不理解,不理解可以问,但不要狂妄地指责。”
4.马院长提倡每位教师通过教学与反思提高专业素养。反思什么呢?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标准。
听马院长说,新的数学课标将于下学期出台,新课标里面的案例将更直接,更形象地让我们走近课标。以前我对课标的解读不够积极,也不够深刻。因此,我期待着新课标的到来,努力学习,成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数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