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晴
“一路上暗香疏影姹紫嫣红,每一天别有洞天惊喜无限”用这句话来形容在师大的日子,最是恰当不过了。
早上,我去听了孔凡哲教授的报告《数学教师学科素养及其提升渠道》,孔老师用丰富的案例及严谨的理论依据,阐明了数学教师需要哪些学科素养,及提升的途径。孔老师的课堂总是因幽默而笑声不断,也因为他思维的敏捷,使得听课的人,都能集中注意力迅速地思考。正如他说数学是一门进行思维训练的学科。他的课也是具有这样一种鲜明的特色。
十一点下课,我们得知局领导及进修领导抽出百忙时间来看望我们,心中不胜感激。还记得,三月二日进修领导冒着严寒把我们送到师大,而今,在我们即将结束学业之时,齐局长及杨校长又顶着烈日来关怀我们,我们这些能有幸来师大学习的教师,心中又岂止是感激。感谢,感动,还有感恩。
感谢县局和进修,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走进全国重点师范院校学习的机会,师大浓厚的教研学习氛围,使我们这些人又燃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师大前沿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每节课,在学校管理的每一细节中,都深深地印入我们的心中;师大教师的博学多才及为我们提供参加各种学习的机会,使我们对师大之行,备感宝贵;师大学子,他们礼让谦逊的品格,德才双馨的风采,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感谢的话儿真是说也说不完。
感动局领导对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视,感动师大人对我们的帮助,感动一行十人,这些同学们建立的深厚友情。这四个月的学习时光,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我知道,这段记忆将永远印在我的人生中,并将激励着我在工作上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对局、进修及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工作岗位。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以点带面,争取发挥辐射作用。
齐局长亲切询问了大家的学习情况,并向我们介绍了他学习的切身体验,每位教授的授课风格不同,不是所有的课都能引人入胜。所以,有些报告听起来要坚持,你总能有收获。深记这份忠言,吃过饭便急忙赶去听史校长在香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的课。史校长是孔老师的老师,而这位教授是史校长的老师,一想到这师之师者的课是很让人神往的。一到会场,会场早已挤得满满的,但还是挤进去,站在后面的中间。由于语言上有些障碍,最重要的原因是,感觉自身知识素质有些接不上轨,很多问题听不明白,再加之室内奇热无比,后面站着的老师相继离去。然而想到齐局长的那番话,心里想,坚持一下吧,总能收获一点点的。香港教授的报告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知、情、意》,对“知”的阐述我没听明白,但他讲述的那个故事——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砂女》却引起了我的思考,主人公从最初的被囚禁,失去自由,欲逃跑,到最后得到逃跑的机会,却又主动地留了下来,这里面隐喻了一个人自由与自主的概念,渴望自由是因为受到了限制,而最后,没有了限制,获得了自由,为什么又自主地留下来了,那是因为有“情”的存在,有他对与他相伴女人的留恋,有他对这个又穷又落后,渴望他留下的砂丘的留恋。回来的路上,我又在思考,这里面是否就隐含着学校制度限制与教师自主发展的关系呢?严格的制度限制可以保障教师的按部旧班,但能激起教师从业的兴趣吗?它可以激励教师之间的竞争力,但能开发教师潜在的创造力吗?它可以使得教师不断努力,为证,为荣誉,为晋级,但能使老师在专业上自主发展吗?教师对职业的认知力远远不够,还需要的就是“情”。香港教授又对“情”进行了讲述。“情”即“情怀”,教师的情怀,他列举了四种,有“旅游者”型,有“流浪者”型,有“商厦漫步者”型,有“朝圣者”型。我们属于哪一种呢?香港教授的课虽然未曾听懂,但也使我在反思,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这个专题,人们都在探究,如何使教师能自主地发展自己,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这条道路上能做些什么呢?
天热得甚至于无法呼吸,然而,短暂的师大生活,将让我细数的每一天,好好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