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学习日记(八十四)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10年06月0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92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晴
  
  “六一快乐!”祝愿天下的所有的儿童健康聪明,也祝愿天下所有的成年人,都有一颗童心,永葆青春。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天公作美,早晨四点多钟,阳光便活跃起来,空气中的所有尘子似乎都躲在角落里,存留的是清新和净洁。虽然昨夜睡得晚,但早上还是很痛快地起来。出去走走,跑跑,毕竟在师大的日子不多了,我倍加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走到静湖,心中很是遗憾,湖面上被柳絮覆盖着,偶尔露出的一小块水面,不断地和阳光调皮地眨眼睛。我发现,生活不缺少美,也不缺少丑,只看我们的心倾向哪里罢了。
  今日上午,室友要去还书了,可惜这本《心灵的轨迹》一直未看完,但我知道, 这就是不抓紧时间的后果。手捧此书,心中感慨。我希望,所有的从教者都能看看它,文字是那么朴实,感情又是那么真挚。除却了浮华,唯留一颗赤胆忠心。每次看它,我都视字如金,每一则日记,都令我感慨颇多。每一则日记,都可以洗净内心的太多杂物。就如《豆芽禅》中所说:尽管有很多杂物,生命还是像一则童话。的确,这本书,是教师心灵的一剂良药,更是一名教育家成长心灵轨迹。世上书很多,但我们不能一一阅遍,能给你启迪的又未必太多。然这本书,给予我的是鼓舞和振奋。让我看到了,原来,人的内心会如此高尚,探索的道路是如此艰辛,然而,只要心中有梦想,一切都变得神圣。
  正如魏先生所说:“幸福可内求。”“向内求,则立足于经过修炼彻悟,发现内心世界的宏大深刻,调动自身的巨大潜能,使内在世界适应客观规律的需要。”但内求往往失去了物质的保障,在物欲横流、私欲膨胀的今天,又有能几人能安下心来,做一点不求利,不求名,只求内心平静之事呢?然生活中内求之人也不管缺少。特别是从事教育的学者,他们在知识的领域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并孜孜不倦地求索着。也有一些内求之人,因为无法在外界找到可以达成的理想,便向内求索,因为带着很多遗憾、无奈甚至不满,所以,他们往往“不关心人间痛痒,对天地自然冷漠”的程度。这样就偏颇了。外求则立足于经过努力、奋斗,使社会环境满足自我内心的需要。我认为,这是一种乐观的追求人生,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只是千万不能为了满足己欲,而置人生道德于不顾,置为人处事规则于不屑,人生虽是一个不固定的过程,但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千万不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呀。因此,魏先生说,人生较合适的办法,就是让外取与内求相结合,这使人无论身处任何位置,都能坦然、乐观面对。
  上午,去听了一节课,记住了孔老师说的一句话:“有些东西,是偷懒不得的。”学习知识,如果都凭心情,凭感情,我们记住的有可能就是主观化的知识,这些内化的东西,可以对我们产生很多影响,但也许,过于主观,就会偏离正道。因此,一些概念性知识,我们是非要记住不可的,就像我们写文字,不可以随便造词,改词;我们说话更不可道听途说,胡编乱扯。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但还需我们自省,自知,自持。
  回来的路上,一把把小伞,遮挡住烈日,还有那漫天飞舞的白色小絮。我却突生怪念。希望柳絮落在我的头上,然后生根发芽,长出一颗小柳树。抬头赏景,还不用撑伞了。哈哈。不过,廷子一定不认识妈妈了哟……希望看到我日志的朋友,都能露出孩子般的灿烂笑容。
  “六一快乐”!
  
  

完成时间:2010.06.01 14:52:1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