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学习日记(八十三)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10年05月3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78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晴
  
  阴了几日的天终于露出了笑脸。明媚之外,还添几份清爽。在这五月的最后一天,漫步在师大校园里,感受最深的便是杨絮、柳絮漫天飞舞。他们以轻盈的身姿,无处不在。有时,也有一种“六月飞雪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的遥想,但更多时候,是他们扑面而来的猝不及防。粘在身上,还挥之不去,越摘越乱的感觉。然而,对它置之不理,不消几日,它便会消逝。这样想来,便舍不得怪罪他们,似乎只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它了。
  这段时间,因为课程少,报告也好像没了,便有了茫茫然的感觉。像我这样的人,似乎习惯了按部就班,一旦没有了规定和约束,便失去了方向。我经常自我剖析,认为这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果。我从小便没有什么主意,听父母话,听老师话,是家长和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可是长大了,却发现自己做事情拿不起放不下,尽管心中总有点想法却优柔寡断,缺少魄力。家里的事,我更是不管不问,表面上看闹得一身轻闲,却是极端地不负责任。深知,自己的毛病,然而要改却是难得很呀。于是,有些郁闷。
  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能找到一些排解的方法。下午上课归来,便直奔学仁书店。清静和幽雅会让人来不及自卑或是压抑。心灵在书籍的浸染之下,总是会开出一朵两朵素雅的花儿的。
  看了四十多页《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语文卷),感触颇深的便是,名师对语文课堂现状的思考很有深度。那些存在的问题,在我的教学经历中,就曾真实地存在过,当被他们一针见血地被指出之时,自己更感渺小和肤浅。教学是一门个性化的艺术,艺术有共性之处,但更需形成自己的特色。简单的模仿只能失去自我,并且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优点未必学到,却集各家所短于一身。所以,教学可以借鉴,却不能走一条亦步亦趋的道路。
  其中有一篇文章,对思想性和人文性作了很清晰的阐述,值得与大家分享,“思想性大体指语言作为工具性载体所负载的情感、道德、价值观,它存在于文本之中,是文本所表现的政治倾向,而人文性是建立在对个体生命尊重基础上的情感,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人文性可以包容思想性,思想性仅仅是人文性这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中的一个层面而已。”读了这段文字,我想人文性体现的应该是这两个词:尊重和关注。两个简简单单的词内涵却是丰富的。尊重体现在任何一个方面,尊重他们的已有经验,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谈及关注学生,因为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尊重。以后再细说这两个词吧。
  看累了,养神之际,一眼瞥见了书架上的一本书《豆芽禅》,拿来反复阅了两遍。因为每一页都一幅小小图,还有一行小小字,蛮可爱,却也蛮智慧的。这些文字美丽而深邃,便摘录了几行,值得大家品悟。
  有亲切感才算懂,不然只是知道而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再小的心念,都会得到感应。
  有愿,就会有缘。
  知道一而未做到,就急着打听二和三,是不珍惜。
  别人的正路或是你的迷途。
  是深深的执拗,也是生命的必然。
  在你的爱恋中活着,很久很久,才呼吸一次。
  尽管有很多杂物,生命还是像一则童话。
  丰富的事物不能学习,只能薰习。
  心里喜欢,身上会发出味道来。
  有了一种气质,腼腆又或者放声大笑都动人。
  你说这路上,进进退退,其实很平常。
  若能领会这份忧怨,只因你在守候。
  这样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用心走路,哪有工夫贼眼看。
  读着他们的每一行,都觉得不忍放下,再读一读,品一品。好的文字就是生活真实的再现,浓缩了生活的本质,提炼了生活的真经。尤其是这样简炼的禅语,耐人寻味,启迪心智。
  “有亲切感才算懂,不然只是知道而已。”我们真正地亲近过什么呢?是不是只是知道而已呢?
  
  

完成时间:2010.05.31 23:40:3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