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学习日记(七十七)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10年05月2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99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雨
  听,那不同的声音
  
  
  早上星星点点的雨,并没有阻碍我去跑步的想法。大腿有些疼,昨晚又因为和同学们交流一些话题睡得晚,实际很疲惫的。然而,总感觉,只要是有意义的事情做起来,就不能轻言放弃。
  昨天下午,邓教授组织张家口校长的自主研讨活动,感触也颇深。邓教授讲的要多一些,而只有三位校长代表发言。我想,有效的座谈,才能达到全员的参与和互动,才能众说纷纭,才能集思广益,在不同的意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然而,很多校长保持缄默,对此活动表现得并不热衷,似乎没有兴趣,或许是他们认为这种交流没有多大的用处,亦或是,他们也像我们的学生一样,不愿意表现自我?交流活动的实效性和组织者的组织形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组织形式的恰到好处,可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像这种指派代表发言,面太窄,以几个人为中心,不妥。实际,蛮可以就一个话题,以小组成员轮流的方式发言,争取大家都得说,都必须说。我想,人只有张开嘴巴说了一句,他就还想第二句。当营造了一个交流的氛围,不同人的想法在交流中一定会有碰撞,那么就引起了争论。这个时候,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一定能够调动起来。
  晚上回来,我们几位同学以其中一位赵校长的发言为切入点,还展开了很多内容的交流。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畅所欲言地表达着。我虽然不太会表达,但是也说了一些。感觉,交流真是一件受益无穷的事。就如文豪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尽管,我们未必会赞许对方的想法,或许还对此存在很多怀疑。但正是这种区别,我们才会求同存异,才会彼此促进,我们以个人的角度,由个人的职务,工作环境,个人接触知识面等决定着,我们的评价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但是,当你不断地在生活和工作中探索,也许,有一天,你验证了对方的观点是对的,也或许,你依然坚信着自己的信条。这都可以使我们避免片面,避免肤浅。
  如我们在说克制懒惰的方法时,郑老师便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他想健身,想运动,但是不寻找一个可以制约的因素,就很难坚持,但是他到健身房买了月票之后,他便因为已经交钱了这个因素,而能够坚持去健身。后来,他总结克制懒惰的一个方法,在自己坚持做一件事的最初动机之外,再寻找这样一个辅助的制约因素。
  后来,我们又谈到了,下午校长代表赵校长的激昂发言。他说这次来参加培训,听到的报告百分之八十五“假、大、空”,他认为前两位校长谈绩校工资的问题,根本没有意义。接着他用了诙谐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校长没有自主权的现状,以及城市与农村存在的悬殊差距,还有他们学校存在的特殊情况。一半的教师上班,一半教师在家休息,而这一半,又都是不敢得罪的官太太等等。他的发言,时不时地引起阵阵掌声。这掌声绝对是自发的。这掌声代表的是什么呢?是不是说出了大家想说没敢说的问题,是不是说出来大家的心里话,是不是一语道破了现实与理想存在的矛盾。实际,我认为,赵校长说的非常好,尽管他有些消极情绪,尽管他说的话,令有些人发指,但是,这不就是交流研讨会吗,我们大可以畅所欲言。如果谁都不敢说,谁都夹着尾巴做人,那么,这些矛盾,这些现状,谁来揭露。有一句话说的好,“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
  有位同学在听后反思之后,认为这属于一种牢骚,无用的牢骚,而且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前途是有害的。他对前两位校长的否定及对教科院培训人员的定位也是极其不礼貌和不正确的。
  还有位同学认为,这样的培训就是向来者介绍自己学校的办校特色,介绍自己的经验,不可能站在来者的立场去研究你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培训者给的或是框架,或是理论。必须依靠我们受培训者回到自己学校之后,立足本地,进行实践的探索。因此他认为,这位校长否定这次培训的无效性是不客观的。
  大家对此,展开了讨论,我认为,校长所谓的的牢骚,难道最后都会归结为无用吗?难道我们不可以有这样那样的反抗吗?教育的问题,永远存在。在研讨中百家争鸣,才会生成许多新的思考。虽说改革者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必须有先行者。教育者,怕这怕那,渴望在大制度的保护下去苟且偷安,那么谁来做教育?或许,我的很多想法过于理想化,但是教育现实和教育理想是我们每一位从教者都必须尊重和追寻的。这样才不会在教育中失去自我,在自我中沦丧了教育。
  因此说,如果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亦或是在学校内都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进行交流和反思,那么,我们的思想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因为悦纳他人的思想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为广阔。
  
  
  
  

完成时间:2010.05.24 09:56:4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