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晴
今日看华应龙的《我就是数学》一书,再一次看到无德禅师的那首谒:“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以退为进是一种宝贵的思想财富。
与人交往中,“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交谈时,也要话到嘴边留半句,得铙人处且饶人。“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这种退让哲学,表现的是谦让的美德。同时,古往今来,以退为进也成就了不少伟人的事业,不少战斗的胜利,不少科技的创新。实际。以退为进,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仍然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思想。
在华应龙的书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这种智慧。那就是他所说的“融错思想”。“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他精彩的案例介绍,使我感觉到,华老师正是能够把握、利用、抓住学生乃至自身的错误,引领学生探究学生学习数学的这样一个过程。而在我们眼中常看到的“错误”,讲课所回避的,所惧怕的,竟都成了他的教学资源。正如他所说:“评价在对错之外,重在激励学生探究。”在欣赏他精彩案例的过程中,忍不住啧啧称赞,可等智慧,何等巧妙。讲“角的度量”,通常是先讲如何度量,再讲如何用量角器画。华老师却反倒其行,先让学生试着画,让学生探究和体验这种方法。然后,再讲,那么,后讲,也只不过是一个画龙点睛或是总结或是补充了。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而这种思想正是一种“以退为进”。再如华老师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他让学生们自己探究。有一位学生就说,平行四行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图形相邻两边的乘积。他没有说对与错,让学生自己判断。他把可以变形的平行四边行拉成长方形时,有很多学生便真的认为,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就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长乘宽,他也不予以决断。当他把这个平行四边行,变形到上底和下底合为一体的时候。学生恍然大悟。有个学生高喊:“华老师,你误导!”而他却笑着回答:“这叫做导误!”这个导误好呀,我相信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再也不会犯错误。而更重要的是,学生亲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那个瞬间的变化。明白数学之奇妙。这和我们平常在教学中循规蹈矩,课堂上放不开手脚,怕出错,甚到为了怕出错,而躲开尖锐的问题是不是一种鲜明的对比呀。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过度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就会大大减少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提高认知复杂度,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相伴而生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征必然是谨小慎微,害怕出错的,这与敢于冒险,在失误中开辟新思路的创造型人性品质和创造型思维品质是背道而驰的。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孩子们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的机会。同时也因此失去了来自失误和来自发现的快乐。”华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待错误的态度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思想。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这种“融错教学”,吸收这宝贵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错误以一种“悦纳”的心态去面对,以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去解决。对自己的错误,以反思促提高,以尝试去体验。
华老师的课堂让我神往,华老师的文字让我深思,华老师对教学的执着和热爱让我敬仰。正所谓“艺痴者技必良。”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事业,这是一种影响。
欣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