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学习日记(五十六)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10年04月2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07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阴
  
  室内阴冷,明明睁大了眼睛,却总感觉眼前蒙上了一层膜,望向窗外,你似乎找寻不到一点欣赏的兴致。可是,当你真的走出去之后。又会情不自禁地感慨着,这春雨后的清晨,真好!
  屏气凝神,深吸一口,如吮甘露。空气里,汲取了四野万物舒展身腰那一刻释放着的清香,细细品琢,心之神往。我分明已经感受到了萌于土中,树上及水央的所有生命,他们欢快的心情。然而,天公似乎还在蕴育着另一场洒落。要不然,这空气里不会像婴儿欲哭的双眼,饱含着热泪。仿佛只需你再一个眼神,他便会大哭起来。因此,我站在庭院里,一动不动,只需体验着这潮湿的空气,对我热情的拥抱。
  翻开《论语》——述尔篇,再一次被“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吸引。这是孔子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其一:不到学生苦思冥想还弄不明白的时候,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他。其二:列举出一个方面,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那就不再教他了。实际就是教师在教育时要选择好教育时机进去启发,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进行引导。这句话包含着教育者对学生的了解与尊重。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学会比较,能够以寻找和掌握知识的内部规律而解决其他问题。
  这也是一种教育智慧的体现,很多教师明其理,却难以践其行。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一启便发,有些学生却是干启不发。这并不代表,这位学生没有思考,而是他并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思考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教育者,更为可贵的要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如在语文学习中,对一篇课文情感的理解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进行情境读、想象读等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达到自悟。那么教师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可贵,在重点部分,设置一些关键问题,这无疑就是一种点拔。这种启发式教学更能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掌握和熟识的。
  其次,我认为对培养学生的人格,这种启发式教育,同样可以给我们教师和家长以启迪。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人格的培养,灌输的方法虽然并不能全盘否定,但是,如今的孩子,个性强,逆反心理非常严重。很多时候,家长和教师的再三嘱咐却让他们背其道而行之。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教师尽量不要说教,通过一些事例,让他们思考,引领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更不要以向谁学习的口吻进行教育,要以表场和赞赏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现代家长,为孩子能做的是身体力行和真正地尊重。
  此外,我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方法。大多数人,太强调自我,交流中,总是先声夺人。或是“横刀夺爱”式的半路插话。明明和同伴交流,希望对方谈谈自己的想法,却在对方“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占领要地,先发制人。这么交流,显然是一种不尊重,让对方心中不愉快。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只是有些人,思维反映快并能及时表述出来,有些人呢,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好,所以慢了半拍。但正是这半拍,体现了交流者的修养和素质。
  经典就是经典,孔子的许多言论不仅成为我们教育者必学的内容,也是我们个人为人处事的标准。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更是我们看书、学习、做人、处事的要遵循的。
  

完成时间:2010.04.29 10:06:1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