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晴
周日的天空并不明媚,但空气里却洋溢着一种温暖的情怀。无论你什么时候走到室外,无论你正多么心烦气燥,你的心都会立刻软了下来,把烦恼抛下,那弥漫着的春的宁静和温馨,让你任着脚步沿着甬路漫步前方……
上午,和室友慵懒地赖在床上,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天。室友说话真是字正腔圆,标准的普通话,让我很是羡慕。最近,在她的帮助下,我正在尽量地改变自己满嘴的儿话音,不过,真是很难的,唠到兴头上,挡都挡不住。 于是,我很喜欢听她说,听她的发音,听她给我讲她看书时看到的一个个经典小故事。我想,书中文字的记录一定没有她讲得生动。很高兴,在这次学习能结识她。而实际,她是我好朋友上中专时的好友。所以,想一想,我们能相处非常融洽,也是情理之中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志趣相投的人,总是在不自觉中走到了一起。
今天看书时,看到章太炎讲学之轶事,不像许多学者喜欢谦卑的开场白,而是非常自信地对来者说:“今天,你们能听到我的讲学是非常幸运的!”人们一阵掌声,而后继说:“我能给你们讲学也是幸运的!”又是一阵掌声。这看似普通的对白,却又让人无限感慨。无论是国学大师,还是普通大众一员。人生不过是一场场邂逅,抱之以朴素的思想,流露出来的便是人间的真性情。听者还是教者,学者亦或是教者,不过都是为了完成一种心灵完美的过程。
继续读《跟孔子学当老师》,仍然惭愧,因为读罢,脑中所剩无几,而这难得的“几”,又似乎怕理解偏差。不过,还好,我读书,从来不以背书为目的,或是以贴近作者为目标。只要自己感觉到好,感觉到某些方面可以触动心灵,有些见解所言极是,那就可以一阅。非常欣赏作者对《论语》一书的解读,他建议每位教师都能去读一读,并从中找到安身立命的理由。作者强调,学第一,教第二。并且将终身学习进行到底。包罗万象的《论语》的首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而不厌”,才能有“诲人不倦”。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不难看出孔子终身没有停止学习。因此,作者说:“‘学’仍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好‘心’与‘教’。孔子一生边学习边教育学生,他不是用教材教,因为他也没有教材,而是把自身学习的体验与方法(即授之以渔),自己的知识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孔子门下三千,然而,能传之衣钵者也唯有颜渊。孔子对颜渊的喜爱自是不必说,因此颜渊英年早逝之后,子曰:“吾道穷矣!”孔子对好学者喜欢,对不通学的子路却是最贴心。孔子曾称赞:“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并深刻地告诉他“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希望他能够以此能反思自己的“勇而无谋”,但仍然由于个性所致,最后死于乱剑。但看到子路临死之时还不忘“君子死,冠不免。”可见,孔子对其影响。后孔子死,子贡为其守孝六年。我知道,在孔子与学生之间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但这些都使我对孔子式的教师的向往。“它包含着人间至情的教学之恋,在各种生活中,孔子式的教学之恋无疑是境界最高,最让人幸福的命运。”
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但作者所向我们揭示的“向孔子学习”的见解却是独到而且值得我们每一名教师细读和深思的。这样的书,我这样的人,应该反复读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