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上午的两节课,都非常好。
《教育管理应用文写作》的课上,我们进一步学习了通报的写作,进行了通报和通知写作的对比学习,并做了五个相关的练习。就这样边学习应用文写作的要点,边进行修改练习,边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总结。使这一节课的知识,自认为,学得不错。五道练习分成两个内容,一个是修改标题,另一个是根据公文的正文内容,补写完整的公文。这五道练习题巩固了我们对通知的了解,把通知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了纠正和强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批转”和“转发”的运用
转发下级机关的公文用批转;转发上级或同级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用转发。如“国务院转发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医药市场意见的通知”这里就是错误的,国务院是上级机关,国家医药管理局是下级机关,上级对下级只能用“批转”。
二.书名号的运用
在标题中,书名号一般用在法规、条例上,不能乱用。还用就是有书名号的时候一般用“关于”起领。
三.对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属机关直接行为时,不用通知,用函以平等口气与对方协商,不是要对方遵照。
四.公文的标题要居中,转行时不能拆词。
当然,我总结的这几点,是这节课练习时注意到的问题。如果我们在书写时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写作,必须要不断地习作、修改,才能在行文逻辑及文字的提炼上得到进步和提高。
曹胜高老师的《国学基础》一课,上得非常好。今天讲的是《心经》与养心之道。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会让你珍视课上的每一分钟,侧耳倾听老师的每一句话。《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曹老师选中这本书并向我们介绍这本书,而这节课,主要为我们解题,何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心经”。以往,无数次读过“摩诃”、“般若波罗蜜”,但对其内在还是罔闻呀!
摩诃:大、多、特殊。
般若:智慧。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实相般若是第一种,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金刚般若就是像钻石一样的智慧。达到了至高的智慧境界。如果具体地看这几种智慧呢,又会有很多相关的阐释。如文字般若,凡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称为文字般若。它不是凭聪明得来的,而是悟道之后的自然流露。
波罗多蜜:度到彼岸,即六度之度。这六度分别是:
施度:布施,它包括财施、无畏施、法施。平时,我们认为布施指的就是一些钱财,实际上,像对他人的一种鼓励,一些方法的指导都可以称作布施。
戒度:持戒,它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得一切善行和绕益有情。告诉我们,不仅不做坏事,还要广行善事,绕益有情指的就是人要有悲悯之情,慈悲之怀。
忍度:忍辱,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在生活中,我们要忍太多的东西,你要忍自己,喜怒哀乐莫要形于色,忍生活中难忍之事之人。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时,与其生气、烦躁,不如化作淡淡一笑。还要忍常人难忍之事。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具有忍度。勾践卧薪尝胆之苦要忍,韩信跨下之辱要忍。人只有在坚韧不拔之中,才会磨炼自己的人生。你也才能达到下一个境界。
精进度:精进。这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到达禅定。即禅度。
禅度要求我们要静,在佛教中一般以打座的方式进行禅悟,要求禅定时不胡思乱想,又不打磕睡。这样才能“静笃生慧”。
慧度:就是般若,那是禅定的智慧。
心: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心、核心、心要;二是本心、真心。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行。人人可以成佛,只是,我们凡人妄想、执着,不能求得呀。妄想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你也想得到。执着是指太想得到。不为你得到的目的是什么,就为了得到,这就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如有人想用婚姻来改变对方,这就是一种贪念,实际也是一种妄想;如有人收集古玩字画,可是自己本身对相应的古文化知识都不了解,还要去得到,结果花大钱,得的不过是假的,这就是痴,就是执着。
经:也有两层含义。一是经典;二是方向、途径。“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意。”贯通古今,广摄一切,此理常然,永为法则。读经的目的不是让你记住多少,而是你懂得了多少。
因此,这本经书就是讲的如何通过伟大的智慧到达彼岸。这就是《心经》的标题《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相关阐释。
这本佛教经书,不一定是佛教信徒,我们平凡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一阅,透过并不太长的文字,去了解它深刻的内涵,使得我们“释放自己困顿的心,达到观自在”的美好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