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在期待中绽放
——谈《桃花心木》一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桃花心木》一文是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固定的规律给树苗浇水,树苗却长成大树。作者借种树喻育人,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材。
每读到这篇课文,我的心头总会涌起一阵微微的感动。我为种树人的做法叫好,更为种树人朴实的语言而打动,尤其是他语重心长的话语时常在我的耳边响起::“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这段话表面上说树,其实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们现在的课改。
目前在我们的课改中经常提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种树人的这段话里不正蕴含着这样的理念吗?我们的学生不正需要一种独立学习、独立创新的精神吗?如果老师不转变观念,不转变授课方式,一味地给学生强灌,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学生,时间长了,学生的思维只停留于肤浅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能力就不会得到培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依赖的思想。林清玄在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后,也从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是啊,作者由树想到人,从种树人身上悟出了桃花心木需要一种本身的能力,而我们更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心。要想获得自理能力,必须经过生活的考验。 学生需要这样的启示,老师也需要这样的启示,我们的课改更需要体现这种意识。
我们的课改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期待学生在课改的道路里成长。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优生在课改里脱颖而出!学生的能力还需要我们慢慢的培养,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我们必须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的脑子动起来;我们必须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的小手动起来;我们必须解放他们的嘴巴,让他们的小嘴说起来。别给他们以温床,要想让他们的生命之树根深叶茂顶天立地,我们就不要给他们充足的肥料和水源,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奋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根基,才会牢牢的扎根于泥土之下。
让种树人的话语作为我们课改行动的指南吧!让课改在我们的期待中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