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 草食男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0年03月3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89

  日本心理学者岸田秀撰文对以“无生机、无感动、无关心”为特征的“草食男”批量出现的时间、成因进行了分析。这篇名为《另一种日本危机——对量产“草食男”时代的精神分析》发表在3月号的《外交论坛》上。
  “草食男”是指“那些对生活没有特别要求,没车当然也没驾照,没有海外旅游热情,只愿安稳生活的男青年。”其具体特征为“不想出人头地;生活没有目标和计划;缺乏责任感;性欲减退,没心取悦女性;不以无知和缺德为耻;没有信仰故不执著,冷淡面对红尘世间;不饮酒故无醉态;只与极少数亲友交往,回避生人......”
  作者认为,成就“草食男”的一个原因是“两度战争败北的恶果”。在岸田秀看来,日本这个国家自古就存在着一种精神分裂症状。这“可能源于同古代中国的关系,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崇洋媚外、卑躬屈膝的外在自我与厌恶外国、狂妄自大的内在自我这种精神分裂状态的精神混合体。”他说这种心理状态在战争(军事的、经济的)失败后,导致了“日本人似乎却放弃了表明和实践内在自我的愿望,或者说将其深深地压抑下去了,除了偶尔有小小的爆发之外已不见踪影。”
  岸田秀认为造成“草食男”这一社会现象的第二个原因是日本人“无法摆脱的卑怯处境”。战争的失败及美国占领期的宣传,使日本人惯有的内在自我被否定。战后至今,日本人“过份依赖美国的心理定式,可以说成了一种强迫性的神经病态”。
  岸田秀还认为,现在日本的主体是“在被虐待中成长的一代”,这代人已形成了没有自我压制自我的“超自我”心理,“整日在罪恶感、劣等感、虚无感等各种负面感觉痛苦挣扎”。
  作者说,现在的“草食男”,正是在“超自我”在压抑下爆发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逆反表现”。
  文章的最后,作者写到:“日本人往往无意识地无视负面历史的存在,即不想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无论是明治维新的仁人志士还是战前的军国主义者,亦或是战后后的民主主义者,在这一点上都是如此。我认为这才是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

完成时间:2010.03.31 16:10:2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