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学习日记(二十四)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10年03月2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02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晴
  
  今天,走出师大校园外,才感觉,这天,可真冷哟。走在师大附小的路上,冻得我小跑向前,两个大红脸蛋儿,似乎都肿起来了。可是,今天有一件美事。我可以为美事,忍冻挨饿。值得的事,做起来,劲头就是大。德国的Schwank教授今天要在师大附小听课,还要现场评课。这对我的吸引力是极大的。学习以来,我真是很想去附小听听课,特别是看看人家专家是如何评课的。所以,感觉,人要有想法,只要有想法,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实现。
  附小准备了两节数学课,我听来,都是相当不错的。但是Schwank教授只听到了杨静老师讲授的五年级《体积与体积单位》这节课。课结束,Schwank教授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并问了三个问题:
  你如何用有立方千米来测量地球?
  cm和dm可以换成am和bm吗?在古代c代表百,而d代表十,为什么?
  还有哪个常见的体积单位?
  从三个问题中,我们可看出,德国教授,在一节课中她关心的是什么?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三个问题,体现的是Schwank教授关注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数学知识概念的渊源、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接着Schwank教授、马云鹏院长、孔凡哲教授分别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我的记录能力有限,理解能力更是欠佳,所以做了如下记载。
  Schwank教授:
  我的评论不会太多,但我会说一些我认为是重点的内容,来中国七、八、九次,(哈,不知老外怎么这样说话!)我对中国现状的观察始于10年前,经历了很多学校,构建了一个印象。师生相互交流,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我并不能完全明白,但我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商讨很平等,我喜欢,我欣赏。现在我就一些步骤来说说。
  1.从学生专注的表情上看,学生上课的兴趣很浓。但是我认为,憨豆旅行的视频太长,视频离中心贴得不近。
  2.对于有些问题我们需要引入相应的话题,为了今后的教学作准备,同时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些三维二维的概念,但是我建议加进体积的历史、名词典故,那样更好,更有意义。
  3.测量一个物体时,可以不同体积大小的凭借物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组合思想。
  4.由729个小正物体和30个大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比较大小时,使学生明白单位和数字结合的意义。
  5.用橡皮泥揉搓成条形,拍成一个圆,或是任何一个形状,体积不会改变。如果能引导学生对线、面、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对于五六年级的学是完全能接受的。
  6.教具的运用非常好,如小正方体放在大方体里面,展示了物体大小的这种关系。
  7.一立方米的水能供一个人吃多长时间,引入生活比较好。当然也可以换成面包等其他的东西。
  马云鹏院长:
  1.学生的兴趣浓,始终处于一种参与的过程。这源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语言引导。
  2.学生与教师达到了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关注学生的行为,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3.注重过程。记住单位并不难,理解的过程非常重要。(追溯人类几百上千年的时间的探索过程,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动手实践、体验。
  思考的问题:
  1.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多次把体积误说成面积。如果追问一下面积是什么,对形成新概念有帮助。
  2.教学教具的使用:乒乓球和正方体之间是不是还可以用长方体。
  孔凡哲教授:
  Schwank教授互动,我认为体现的是三件事:
  1.如何洞察学生的思维。
  2.如何检验学习效果。
  3.Schwank教授是站在德国教育的视角来看这节课的。
  这节课我的评价可以概括为:
  成功的结束语;优良的操作;稍长的视频;优秀的互动。
  1.以往的结束语,都是借学生的嘴来说老师的话。但本节课的“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引发问题非常好,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回旋的余地。我们的课堂不仅要教他学会什么,更要教他去发现问题。
  2.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体积是生活的真实存在。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究,然后表达这样的设计,非常好。但是,我发现学生在用小方块摆大正方体,正好填满,这是不现实的。在这里,可以埋下伏笔,使学生感受到单位不止这一个。从而为学生揭示体积单位大小的意义。也就是说,在体积过程的形成有些太急了。
  还有,教具对数感的形成也非常有用处。
  3.视频用了6分钟这么久,目的是什么,好像对这节课作用并不大。
  4.教师的板书不够好。不美观也不端正。
  5.学生在用橡皮泥切小正方体时,追求更快,我认为应该追求更准。
  
  最后,与会学生、教师还和Schwank教授进行了交流。可以说,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使很多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很遗憾,自己不懂外语。
  回来的路上,我们都很兴奋。这一上午的时间,对于我这个一线老师来说,是宝贵的。我不可能因为听过此课,而突然变得会讲课了,但最岂码,我从中感受到了,小学数学领域中,我们要抓住什么,舍弃什么。
  昨天在书中看到那样一句话:我们生活在行动中,而不是生活在风月中;我们生活思想中,而不是生活在呼吸里。
  有思想,有行动,这世界没有不可以战胜的事。我确信无疑!
  
  

完成时间:2010.03.28 13:00:3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