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学习日记(十九)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10年03月2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88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晴
  
  情绪消极的一天,我应该在日记中好好宣泄。但自从来学习,明晃晃地摆在空间里的那个标题,便无形中给了我负担。我是个受不了丁点压力的人,喜欢随意地敲字。知道最近很多朋友很关注我,非常感谢。我也尽量地在日记中少些情绪,多些学习体会。希望我可以把所获所得能传送给我的同事和朋友,但我知道,同样一堂课,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而我只凭我个人的感受,是定有偏颇的。可,我知道我自己只是一个渺小的点而矣,我没有能力辐射一个面,但愿,通过我这个点,可以引出一条两条线,就足矣了!
  自上周回来,便特别想家,想同事,想我们那些有些调皮,有些捣蛋的孩子们。虽然来这里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但还是难免夜深人静时感受孤独,特别是这几天,室友因为孩子有病,没有来。每当回到寝室,本很小的空间,却显得那么大,那么大,空荡荡的。我豁然明白,因为,这寝室内缺少一种人的关怀。而家,同事,我的学校,都曾经给予了我那么多爱。习惯了享受爱,一旦离开,就像鱼离开水一样。于是,很多美好的场面,便浮现在眼前。同事们在一起嘻嘻哈哈,说一些让我有些蒙的笑话。我的愣头愣脑,多么好笑。就连那些在一起“掐架”的事,也成了我现在特别的向往。更多的是,有那么多人在生活中关心我,在工作上提醒我,在我耳边说一些我懂的唠叨,都成了柔柔的一阵风般,包围着我……忽然想到一句话:“没有距离,就没有崇拜。”分离,让我更懂得了,身边的人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如同呼吸……
  哈,有些感动,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洗把脸,于是,把思绪掐断。不说这些了。
  今天看了英国作家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因为看得并不多,所以改日再把这本书向大家介绍。只说一点我感受深的段子吧。
  洛克在此书中的中篇——“道德教育”中他提出了“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就在于:一个人能抗拒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身的自然倾向而纯粹服从理性最好的指向,尽管与欲望背道而驰。”的观点。这虽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所谓的“绅士教育”,但这种教育观对于我们现在的家庭及学校教育,不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看看我们现今社会的成年人,有多少成为了欲望的奴隶。而不顾国家、社会的利益,不顾家庭、个人的荣誉。只图暂时的,或是片刻的物质享受,灵与肉的刺激,而失掉了做人的底线。但并不是说,人不应该欲望。书中还这样强调:处在各种年龄段的人具有各种不同的欲望喜好,这并非错误;但若不能使欲望接受理性的规范与约束就是问题了;其中的区别不在有无欲望,而在有无控制欲望的能力与克制自己某种欲望的功夫。
  那么,这种能力和功夫,是成人之后,再加以疏导吗?不,要从小教育。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就必须依靠习惯。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作为家长,要使孩子懂得,他们要想获得某种东西,不是因为对他们青睐,而是因为适合他们获得。洛克从家庭教育及教师如何教育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去培养绅士,我相信,对我们家长及教师一定会有某方面的启迪。
  比较前段时间看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强调的是教育者本身的教育措施和原则,而前一本书,关注的是如何尊重儿童的本性。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为了儿童更好地发展成有体魄,有理性,有德性的有用之人。
  不写了,感觉书看得不透,写得也不好。明天再聊!
  

完成时间:2010.03.20 22:57:4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