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新年新起点

写作者:烨芙蓉     日记本: 芙蓉心语

日期:2010年02月2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731

  新年,一切都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今天元宵的大型行街表演落下帷幕,而等待着我的又将是崭新的开始。
  
  当汉服、汉文化成为我生活的全部,从去年参与一次又一次汉文化活动,到与朋友们一起成立“汉之音”华夏文化社团,建立一个传统文化宣传的平台。虽然如今每次的大型展示对于我们来说都还显得稚嫩,但我相信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将使我们不断成长。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为大家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打造华夏贵族,重塑华夏精神,传播传统华夏民俗!
  
  
  回想在朋友们的支持下“芙蓉轩”汉服网店慢慢成形,如今我又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汉服实体店铺,相信之后我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店铺的装修,新款服饰的设计与制作,等等一切开业的准备工作都要陆续展开,将来的路还很长,为了理想,必需不断努力!
  
  说不清为什么,从拥有第一套汉服(还是从北京网购的),一直以来自己都觉得上海没有汉服实体店铺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而从去年自己开始制作第一件汉服中衣起,我就一直梦想着能够让自己有一天来填补这个遗憾。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汉服消失近400年,能够接受喜爱汉服的同胞比率并不高,大部人都认为汉服只是一小部分人想要复古的表现,但又能有多少人了解服饰背后的深层含义?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所谓“华夏”就是特指我们华夏悠久的衣冠文明与礼仪文化,而当有一天连“衣冠”与“礼仪”都已经不存在时,我们又有何颜面来称“华夏儿女、炎黄的子孙”呢?
  
  
  在过去的一年间,自己几乎把所有汉服款式尝试了一遍,虽然还有一些款式的衣衣还属于实验版,但看着自己可以将大部汉服款式制作成形,并不断得到朋友们的肯定,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汉服制作一年间,从第一件在床上裁剪出来的中衣,甚至还不小心捡破了床单,到为制作下裙,居然不小心剪坏样衣;而后终于在相公的支持下买了块木板来充当裁剪工作台,却因为店家不肯送货,我们两个人抬着长达2米的木板走走停停近2个小时才回到小屋。
  
  然而独自摸索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现在看看刚刚开始制作的所谓“汉服”,也只是可以穿着而已,但相公却也不愿意让我放弃,更给我创造更好的条件,并为我找来了拥有近40年技术的老裁缝帮助,这样不但缝纫的技术慢慢解决了,老裁缝历久的工作经验也对于我研究曲裾、直裾等汉服礼服的制作于很大的帮助。
  
  
  不过就在新年前,当看着自己工作室半屋的成品汉服,看着工作台下堆积的各式布料,再看看自己这一年的家庭收支记录,我就开始动摇与犹豫。虽然早在穿着汉服与相公完成婚礼后,我们就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定要为华夏传统文化的宣传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然而作为一名家庭主妇,眼看着婚后这一年家庭的收入全部投入理想却又如“泥牛入海”,看着相公一年工作的艰辛却换来一张张赤字账单,我有些心痛与无地自容。
  
  其实我也明白自己的理想本来就不可能一日成就的,但站在家庭这一边,我不得不考虑下一代的未来,“月光”与“赤字”让我触目,我彷徨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是宋老师让我明白,想要让华夏重生就必需放弃小家庭,不断奉献、不断努力,才是我们现在汉家儿女应该去积极努力的。虽然与宋老师只有两面之缘,但他一名退休的老者都如此努力为华夏文化的传播这般劳心劳力,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摒弃个人的家庭感情呢?
  
  放下了私人的感情,在得到父母与相公的支持下,我终于下定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去成立自己的实体店铺,不但能够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让上海能够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汉服实体店铺。即便这样的抉择会让我的家庭继续深陷财政赤字,但我相信为了夫妻间共同的理想,无论未来多么艰难我们都会一起去努力度过!
  
  
  新年新起点,春节过后的一周内我完成了店铺的选址,未来的“芙蓉轩”将落户于上海首批文化产业园区的“上海800艺术区旋界”,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园区里,我将努力打造一个幽雅的贵族学习平台,将华夏文化传播到底!
  
  
  
  
  
  
  
  
  
  
  
  
  
  

完成时间:2010.03.01 00:11:1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