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来巧啊,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七,是我的生日,而明天阳历2月21日也是我的生日,仅差一天。
农历正月初七亦即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天津的一位专家今天隆重介绍了这个节日,有弘扬的意味。其所依据的无外是众所周知的伏羲、女娲开天辟地说:初一他们造鸡司晨,初二造犬看门,初三初四造羊造猪供食,初五初六造牛造马犁田拉车,初七造人使主宰六畜。初一到初七相对应的就是各自的“日”,因为这些传说,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这一天是整个人类的生日。
由华北而东北,从没有听到身边的人们谈到过人日,因而也没有半点儿概念。私下里胡乱琢磨,这个节日可能像语言里的入声字一样,只是在北方走出了历史舞台,而在南方,至少在广东,仍然勃兴着。有趣的是,与之相对应,北方的一些过年习俗,南方也没有了,比如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也就是祭祀灶君,在北方仍然看重,而在广州则似乎不见了。
人日在古代,应该是非常隆重对待的节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镶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发。又造华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以相遗,登高赋诗。”也就是说,人们在这一天,或者剪彩纸,或者镂金箔,都弄成人的形状,贴在屏风上、帐上,戴在头上,还相互赠送。“人”,是这一天的主角。与此同时,古人以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隋代薛道衡有《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唐代高适有《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宋代苏东坡也有“七种共挑人日菜,千枝先剪上元灯”,等等。另外,《唐诗记事》中的“景龙(中宗年号)三年人日,清晖阁登高遇雪”,虽然中宗的诗句不存,但留下了许多大臣的,印证了“登高赋诗”之不虚。
这没想到初七这个日子还有这么隆重的说法,还是个好日子呢。我先在这里祝贺自己生日快乐!也祝和我在今天一起过生日的朋友们生日快乐!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许下一个最美丽的心愿,让它梦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