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解析《爱,可以替代吗?》

写作者:痴情疫苗     日记本: 卸下痴情的伪装

日期:2004年04月0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98

  风韵:这一篇文章我在发表当天已是看了的,我认为标题与文章的内容有些的不符。《爱,可以替代吗?》起得有些的勉强。因为作者的第一女主角已经永远地消失了,不灭的只是大家以前曾经的爱。不论是如何的刻骨铭心也好,但是事实告诉了我们,这一份爱是一份回忆的爱,不可以再得到,也不能够停留在这一份过去的爱情上来消极自我。这不是一个替代的问题,这是一个延续的问题。作者没有对不起以前的女友,他的女友也没有对不起他,命运就是这样的,谁也不想。现在有了芳芳对作者投入了新的爱情,又在得到女友的家人同意支持的情况下,我看是不是应该接受呢?不然我觉得有些的造作。文章虽然没有体现那种完美的结局,也没有直接地告诉了读者,但读者是可以看得出来的,作者最终还是会接受的芳芳的情感。写爱情的文章,这一篇的特点也是在这里轻描了一笔,给了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
   “至于故事结尾的设计我是痛苦的,也是我留给读者的一个思考。通过“我”回忆可乐临终交还纸条的举动中戛然而止。是“我”仍然不能忘记“我”对“可乐”的感情,还是“领悟”了“可乐”交还的意义?其实我对任何一个结果都是不满意的,因为我既想保持我对爱情的唯一性,又憧憬未来,这是一个矛盾,我只好把这个问题留给读者了。”
   ——“保持对爱情的唯一性,又憧憬未来,这是一个矛盾。”爱情的唯一并不是意味着为不再开花的爱情失去自我。作者的付于爱情与“可乐”交还爱情,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中也是体现了出来的。你在文章中更多是写芳芳这个女孩,以来引开读者的注意力,来交替你情感上的表达,进一步地说明你对爱情的忠实、对新感情的渴望与内心的挣扎及无奈。
  
  
  评:
   全文主要是围绕了爱这个主题进行的,失去的与存在的较量,反映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体现出那种既想保留对爱的忠诚,又渴望拥有新的爱情,以致成为一种强烈的矛盾,激化了作者的从深一层对爱情本身定义上的认识。
  
   痴情疫苗的回复:
  
   附1:关于《爱,可以替代吗?》的创作随想
   《爱,可以替代吗?》是我去年在榕树写的《大学里的最后一支玫瑰》的姊妹篇,故事接《大学里的最后一支玫瑰》情节写下去,从主人公来到女友家乡的南国小城写起,以对原来爱情的回忆和现在的生活两条主线贯穿全文的始终,最后故事在面临现实和逝去的爱情的选择中结束。
   小说在一个看似老套陈旧故事中提出了怎样面对过去和未来的严峻爱情问题,我认为值得每个有这样爱情体验的人深思。我的小说创作没有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只是试图通过真实的叙述揭示一些我们当今描写爱情的作品容易忽视的问题。
   小说有两个女主人公——可乐和芳芳,两个人在故事中没有正面的交锋,她们是潜在的情敌又是表姐妹,故事有两条主线即和可乐已经过去的爱情和芳芳正在成长的爱意互相交融在一起。
   至于故事结尾的设计我是痛苦的,也是我留给读者的一个思考。通过“我”回忆可乐临终交还纸条的举动中戛然而止。是“我”仍然不能忘记“我”对“可乐”的感情,还是“领悟”了“可乐”交还的意义?其实我对任何一个结果都是不满意的,因为我既想保持我对爱情的唯一性,又憧憬未来,这是一个矛盾,我只好把这个问题留给读者了。
  
  
  附2:给风韵的回复
  
   无论如何,我对能写下这么一篇长论的朋友都应该充满敬意的!关于爱情能不能消失,我觉得我没办法回答,只是我觉得回忆是留给爱情最美丽的礼物.无法忘记与内心的挣扎是全文我要表达的,其实这个故事虽然是我虚构的,但我的生活中确实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而且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可乐是我生活中的人物,是我的第一任女友,我现在也确实生活在她出生的城市里,我也遇到了新的爱情,可我依然无法忘记这个可乐,这个女孩也许是我一生中最投入的一次,关于她的描写大多数都是真的,(关于我和可乐的故事祥见)我痛苦的根源是无法忘记,也许是为了表达"我"这个角色的忠诚,因为我相信忠诚是爱情的第一要素,虽然有点愚愚的"忠诚",不过我还是喜欢!!!
  

完成时间:2004.07.07 15:03:4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