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农家儿子的幸福

写作者:冷清秋     日记本: 升沉不过一秋风

日期:2010年01月1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99

   晚饭后接待一个妇联介绍过来的咨询者。完全免费,外加茶水、还有我的果品零食,以及给来者的孩童的关爱。最重要是时间,我是被电话铃声从母亲的沙发上唤醒,走时被子还散乱在客厅。
   那女子眉清目秀有点像红楼梦里的晴雯。听她述说到男友与人牵手,迫使她一气之下一星期内嫁给失业的大学生造成众多后患的命运时,越发觉得她有些晴雯的个性。
   女子的故事:三年前,女子发现与自己恋爱多年的男友突然与人牵手,恰逢有人上门提亲。男子是一个农林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这个大学生家在农村,父母很辛苦供其念完大学却找不到工作。眼看而立之年临近,便托人寻家境较好的人户联姻,最好能解决就业问题。这桩婚事很快成就。婚后新婚夫妇一同南下打工。可惜金融风暴先是把身怀六甲的妻子挂回本地,接着又把无法立足的农学毕业生刮了回来。好脸面以培养了一个大学生为骄傲的男方父母不允许临产的儿媳回家以败露儿子学而无业的现实。妻子只好在娘室安顿下来,靠父母的退休金完成分娩、母子生存。从此小夫妻二人聚少分多,感情淡薄。加之丈夫无钱养家的窘迫,女方要求离婚并监护2岁半儿子。但未能如愿。如今,那个农科生在某学校门口靠买小食品维持生计,妻子和儿子依然由女方父母养着。
   再者,二人初牵线时,介绍人打诳语;大学生在南方务工,月薪3千到4千元。女方很喜欢这个有学识会挣钱的青年。其实,当时农科生月薪700元。
   女子的母亲和孙子感情至深,寸步不离。也不排除因为女儿是独生女,需要这个小家伙延续本家香火之愿望。老人目的很明确说:给钱都可以,但一定要这个孙子。
   听着她两的陈述,内心开始同情那个大学生。努力勾画那个农科生的模样,始终不能成型。但可想而知,这个小伙子处于纠结、无奈甚至变态中。但是,这样的幸福坍塌,责任似乎不在农科生本人,在于社会机制的散乱。分配不公包括物质资料的分配还包括机会的分配等等。在人口众多的群体中,机会分配重于物质资料的分配。而农科生没有机会。很多孩子至今未能改变考大学就意味着有饭吃的老观念。包括几代父母恪守的如牛似马地劳作,以为可以靠大学生改变生存状态之理念。这些朴实、愚昧、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观念不知要害多少人。农科生只是个缩影,农家倾其所有供读大学却没有饭吃,是一个隐藏着众多危险的社会问题。
   小区里有一小官员儿子,高中学业平平,高考后父母一番活动,登入中政。毕业后又是一番活动,落定广州某区检察院。三年不到,迫于女朋友在本地无法入深圳,又是一番活动,这个儿子竟然轻轻松松回本地要害部门拿着高薪,很快完婚。结婚时风光风流心安理得,哪里是平民百姓可想。
   可叹,可气。院里的老人们统计了一下,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员家里一共占有国家轿车4辆,每一辆均不低于20万。每天上下班,司机准时把轿车停在楼门口等人民的老爷上班。记得,有一次这辆车泊在楼下阻碍所有认通行,给其写了张条子压在刮雨器下:请停车时注意挡道!还真管用,此后,收敛些。
   平民子女怎么办?是主张放弃读大学呢,还是继续在不健全的机制里耗费?真是一言难尽。
   不过,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的“幸福教育”倒是值得推广。
   目前,在中国至少要让学生们明白:不一定上大学就可以获得幸福。否则,很贻误。
  

完成时间:2010.01.13 21:56:5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4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