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民主的细节》和希拉里的乳沟

写作者:妙逸     日记本: 等到拈花微笑

日期:2009年12月1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53

   这本书我仅看了三分之一,但有了很多感慨,以致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令我浮想联翩的不是书中谈论到的民主和政治本身,而是作者刘瑜。她向我昭示一种可能,一种女人参与社会事务尤其本来是男人专属的社会事务的观察中可以达到的境界。
  
   跟以往看那些为企业精英著书立说的书的书评感觉不同,我觉得这本书封底上每一条书评的每一个字都恰如其分,毫不夸张。当然最经典的还是《南方周末》年度致敬语:“在专栏精英化的时代,深刻并不稀缺,深刻且好看才更为难得,刘瑜润物细无声的写作无疑已达此境界。”
   也看过一些网络和报刊杂志上关于财经金融的、女性写的文章。我并不懂这个专业,但是凭着对文字的直觉,始终觉得那些作品多少有点是矮子里面选高子。女人本就不擅长理性和逻辑思维,财经和金融这些话题一度是男人的专长。或者是我乃井底之蛙,没有读到好的。看到的文字,要么轻飘飘于专业之上,文字华丽却不知所云,要么就是太专业太中性,不像女人的字了。
   还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在属于女人的话题里,她彰显尽了一个母亲的细腻与柔情;但据说她写的政论时评也是雷霆万钧的,截然不同的风格。在分属男人女人不同的专业话题里,她表现得泾渭分明。
   所以刘瑜的做到让我有意外的发现并因此感慨。感慨那种专业领域里思考的深度可以和男人的企及相媲美以及能做到保持女人文字具备灵性这一特质的完美统一。
  
   于是我想起了希拉里的乳沟。已经不记得那是多久前发生的风波,也无意去查证她本人对此事以及舆论纷纷的态度,甚至都不想去猜度她到底是故意还是无心,在我此时的心境之下,我愿意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一举动至少表明她不介意在政坛上这个男人扎堆的地方袒露自己是个女人的底线,或者说,在做着大部分都是男人做的事时,她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女人。
  
   一直以来我是个比较偏激、强硬的女权主义者,不过近几年随着阅读的拓展,还因为准备孕育新生命做妈妈,雌性激素分泌增多,我开始审视这种强硬,并逐步变得温和。今天看到刘瑜的字并想起了希拉里,突然意识到女性真正独立的姿势也许并不是简单的“姐姐妹妹站起来”,不,不是那种虎虎生风居高临下的“站”的姿态,而是什么样的更合适呢?有点像那幅名画里画的埃及艳后的样子?慵懒妩媚看似随意地半躺在卧榻之上,优美的曲线毕现。那种美,让人惊艳,因此不自觉地就臣服于柔若无骨却像藤蔓一般紧缠得人快要无法呼吸的威慑力。因为柔韧灵巧,便令你躲无处躲,防不胜防。这是以柔克刚的妙处。
  
   也突然明白,我的思想比较认同黄老之说,所以在看人的审美取向上,不论男女,会都倾向于欣赏“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绵里藏针的类型。以前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审美直觉会喜欢这类人。我自己,也似乎一直在努力想成为这样的人。
   但是反观自己的实际,看相的老和尚一眼就看出我太刚烈,心理咨询的门诊中做的个性测试也表明我身上有不少男子气,所以我一旦正经思想时便假装深刻,然后就僵硬得像根电线杆子,干巴巴地索然无味,了无生趣;而一旦到了情感泛滥的时候,动了情,便会多愁善感,莫名其妙地哭得稀里哗啦,或是遇上点破事就陷入慌张,极尽女人胆小、犹豫、轻浮、头发长见识短之能事,相当分裂。
   分裂,就不可能圆润。什么时候我能让自己阴阳调和平衡了,任何时候都能在风姿绰约、柔情万种、顾盼生姿、妩媚动人的同时保持一种大气、沉着和睿智,离智慧和真正的美丽才是进了一大步。
  
   痛定思痛,我郑重考虑后做出如下决定:
   以后,想调情时便调情,不然白长了一双秋波;
   想出轨时就出轨,否则白担了“女人天生水性杨花、红杏出墙”的虚名;
   对男人,咱想干啥就干啥,因为“男人靠征服世界来赢得女人,女人却只要征服了男人便能赢得世界”
  
   哈哈哈哈~~~~~~~~~~2009年12月10日12:10     [补记]     这些字搅得我昨夜寝食难安,终于一泄为快。
  
   而且终于对自己放心。
   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似乎丧失了幽默和调侃的能力,以为自己的心灵从此陷入枯涩、无趣并因此恐慌。
   但是这些文字的产生和记录,使我发现我并没有丢失一样东西——就像夜里欠身为好动、睡觉也不安宁整晚翻来滚去的祺儿盖被时,睡衣领子大了点不小心垮下来露出了肩膀,猛然在暗夜里看见一团白花花的,便很容易自恋地想到两个字:丰润。
   踏实地知道,心里是有汪汪的水分的,即便世上所有的男人都弃我而去,我也一样可以迷恋自己,爱自己。因为女人不过就是水做的,而知道自己没离了这个本质,就不需要只能靠男人的存在来证明自己。

完成时间:2009.12.10 11:53:2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