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是忘不了的友人,终究还要来!
《伯牙绝弦》在今日上演,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为千古流传,当再次品读、解读这片古文的时候,却被知音,知心、知己的层次美而感动着。从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三个近乎相同的词不同的侧重。今日,听校长一课真是茅塞顿开。
校长,五十开外,运筹帷幄,把握大局那是当地教育界首屈一指,听年长的老师讲,他是能文能理,曾经在中学教授化学,物理,也在人员吃紧的情况下兼带语文、历史。一笔好字,潇洒遒劲。还能双手各握一支粉笔,左右开工,完成《沁园春.雪》的书写呢!我总在想:要是能亲眼目睹这样一位奇人的课堂教学,那真叫三生有幸。老天开眼,听说校长要为我们班孩子上课,就讲《伯牙绝弦》,心里那个热火劲就甭提了!
早早的安排孩子把课文读熟了,等待老校长的到来。他从容的走上讲台,先是慈祥的一笑,接着便告诉学生自己的普通话很差,请同学批评指正,兼以谅解。看到他平易近人的神情,孩子们乐了。简单的导入后进入了正文,或引经据典,或推己及人,孩子们徜徉在艰涩难懂的古文里,理解着博雅和子期的友情、和着节律,拉长顿音,感受着古人吟诵的绝妙。看着他投入中的释放,语言美的咕咕流淌,让人沉醉。知音的声形相称、知心的两情相悦、知己的以德报恩,在他的讲述中归为相知。听课者,不自觉的都会联想自己的友情,谁为知音,谁又是知心之人,那个才是真正的知己呢?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有句话叫闻弦音而知雅意
他们两个互为知音
知音已死。。
留琴何用
断弦以鸣念知音而绝琴之意。
一遍遍的诵读中,一次次的感悟里,孩子们被这种友情感染着,感动着!有孩子问:究竟伯牙的琴弹的好到什么地步?校长说:“好在啸猴不喊,哀猿不啼!”多么精妙的回答。
铃声响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吾当以同怀视之!”“士为知己者死”“刎颈之交”“莫逆之交”“管鲍之交”“忘年之交”“患难之交”却沉积在了孩子的心中。“高山流水”畅想在孩子的心中。
姜就是老的辣——一点都没说错——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