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五)
下篇:德经
第三十八章:上德无德
所谓上德,一切自然而然,依道而行,无心而行德,这才是真正的有德。
所谓下德,一切为“德”而“德”,专心造作,有意去行德,在形式上不离开德,这才是真正的无德。
上德自然而然而无心作为;
上仁自然而然而无心施爱;
上义自然而然而无心义气。
上礼造作各种礼仪法度,并身体力行,得不到回应就强拉硬扯,勉强大家来遵守各种礼仪法度。
所以,道消亡了以后才有了德,德消亡了以后才有了仁,仁消亡了以后才有了义,义消亡了以后才有了礼。
由道逐渐演变到礼仪法度,人性也由纯真质朴逐渐变得越来越恶,平静安详的世界也就越来越混乱多事。
而那些所谓的先知先觉者,违背了道,遗弃了德,丢失了质朴,灭绝了纯真,浮华而不真实,轻薄而不敦厚。这是道的结束,愚昧的开始。
所以一个真正的人,立身应当敦厚、淳朴,远离浮华、轻薄,真实无妄,淳厚无虚。
(德有上德下德之分,其实就是“真德”与“伪德”之别。
从道到德,从德到仁,从仁到义,从义到礼、到法度,人性是由真到伪,由善到恶逐渐在退步、在堕落。
伪诈纷起、祸乱丛生,法令刑赏,莫可奈何。。。)
第三十九章:孤寡不穀
以往得到过道的是如此:
苍天得到道而得以清明;
大地得到道而得以宁静;
神灵得到道而得以英灵;
河谷得到道而得以充盈;
万物得到道而得以生长;
侯王得到道而得以为正。
推而论之,假使苍天不得清明,恐怕就要崩裂;大地不得宁静,恐怕就要溃废;神灵不得英灵,恐怕就要绝灭;河谷不得充盈,恐怕就要枯竭;万物不得生长,恐怕就要消失;侯王不能为正,恐怕就要衰败。
因此,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于是,侯王往往自称为“孤”、“寡”、“不穀”。这难道不正是以贱为本吗?难道不是吗?
所以,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
所以,不必象宝玉那样晶莹剔透,不必象山石那样坚硬峻峭。
(所有的高大,植身于草根,所有的高贵,奠基于卑贱。
没有了根基,就没有了存在。
没有了根基,强行维系,就是灾难。
所以,不必追名逐利,应当清心寡欲、宁静从容。)
第四十章:无中生有
循环往复,是道的运行,柔弱谦下,是道的作用。
天下万事万物产生于“有”,而“有”,产生于“无”。
(并不是强势左右着“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自然运行的,而是弱势。
于是处于“强势”地位的人,必然没有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活得坦然自在。
你“有那么多”,那是“没有那么多”的人给你的,
你却不知道感恩?)
第四十一章:内外相反
上等人听说了道,知道其伟大而真实,于是就努力不懈地去实践;
中等人听说了道,认为其似是而又非,于是就将信将疑地去取舍;
下等人听说了道,忍不住大笑而菲薄,于是就以为荒诞不经推敲。
正因为下等人的耻笑,才显示出道的高深。如果他不耻笑,这道也就算不上什么道了。
所以有这样的说法:
光明的道光明内敛,看起来反而像是晦暗的,
进步的道中和谦让,看起来反而像是倒退的,
平坦的道易知易懂,看起来反而像是崎岖的。
上德如幽幽深谷,极白却黝黑若垢。
广阔的德似有不足,刚健的德似有怠惰,质实的德似有空虚。
最方正的东西没有棱角,最有用的东西最晚成型,最洪亮的声音没有声音,最高大的形象没有形象。
最高的道,没有名称。
只有这无名之道,才能使万事万物善始善终,自然而然。
(林林总总的观点中,合乎道、合乎自然的,就是真正正确的。
真正正确的道,或者叫真理,经得起千万年的检验,历久弥新。)
第四十二章:三生万物
道是独一无二的。
独一无二的道,包含阴阳正反两个方面。
阴阳正反相互冲突、交融,产生第三者,进而生成万事万物。
万事万物,背阴向阳,包正含反。
阴阳正反冲突、交融,达到平衡和合状态,形成新的统一体。
人们所厌恶的,是“孤”、“寡”、“不穀”,但王公们却用它们来自称。
所以事物要么因减损而增益,要么因增益而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教导别人。
强暴的人不得好死。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真理之始。
(“第三者”的重要作用在于制衡。
平衡则是最理想的状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是个神奇的数字,
三表示的是多数。。。。。。)
第四十三章:无为有益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自由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
于是我知道,“无为”是多么的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极少有能超越它们的。
(水滴石穿的力量最为可怕。
这种力量足以改变整个宇宙。
更可怕的是这种力量往往最容易会被忽视。。。。。。)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
名利和身家性命,哪个更亲切一些?
身家性命和财富,哪个更有害一些?
过多的迷恋,必然导致过多的耗费,
丰厚的货藏,必然导致惨重的损失。
因此,懂得满足,便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
这样,才可保持长久平安。
(我一无所有,甚至连命都不是我的,我还担心会失去什么?)
第四十五章:大巧若拙
最完美的东西,看起来都有缺陷,但它的作用却是永远不会衰竭的。
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都是空虚,但它的作用却是永远不会穷尽的。
最正直的东西,看起来是弯曲的,
最巧妙的东西,看起来是笨拙的,
最卓越的辩才,看起来是木讷的。
清净胜于躁动,寒冷胜于躁热。
清净无为,才能匡正天下。
(空虚不实,无所不容,
清静无为,无所不为。)
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的时候,战马都成了耕种田地的耕马,
天下无道的时候,耕马都成了驰骋疆场的战马。
天下的灾祸,最大莫过于不知满足,天下的过错,最大莫过于贪得无厌。
所以,只有知足这种满足,才是永久的满足。
(且懒又贪,人之通病。
人之通病,失道之所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