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加班,下午去听名师的课。听的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生命生命》,北京的老师上的。普通话自然是温婉动听,舒服。不过老实说,今天回来跟其他老师交流都觉得没有去年的好,主要是去年的都是“一线品牌”的名师上课,今年的大概属“二线品牌”吧~~~~~~
但是听着听着,我忽然对自己将来教语文越来越没有底气了。
在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氛围里浸淫了这么久,我深刻地体会到如果将技能技巧、经验等等全都剥掉,剩下的老师真正教的是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在学科领域内不能通达,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学的底蕴,课上得再好,也会停滞在一个瓶颈上,无法达到更高的、自由的境界。现在教英语就是这样,我知道跟以前比自己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要达到我心目中理想的境地,始终很困难。除非我先过个英语八级,再坚持每周读一份英语报纸或杂志,交一两个外国朋友,经常有听说的机会~~~~~~……当然这要求也许太高了。主要是先要到英语八级就得难死我——以我现在的精力和记性要再在英语上有大的突破和飞跃是奢望了。
汉语,到底有这个语言环境,又是我喜欢和比较擅长的,在专业领域内再提高相对容易一点儿。而且,都说语文是最有灵性的学科,我非常希望在课堂上能跟孩子们一起体验到空灵、自由——果能如此,我的职业生命该是多么欢畅!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我要自找辛苦去教这“费力不讨好”的学科,我其实也没有所谓的牺牲奉献那么伟大,不过是想让自己在讲台上多一些快乐而已。毕竟,只要我不犯严重的错误被下岗,现在的劳动已经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一种需要。哈,就算是我个人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吧。可是,想一想,我真的又够格教语文吗?
第一要紧的就是字不合适。外行的人都说我的字写得好,看起来遒劲有力挺漂亮;内行就知道,那力,只是浮在表面,花花架子。尽管将来也许都是用电脑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能写一手好字,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第二,我得读很多很多的书,多到“足以跟世界对话”。以前还觉得自己多少读了点书,但是最近的确是读书少了。连这次吴老师推荐的那本好书《失落的一角》我竟然闻所未闻,可见信息之闭塞——的确好久没去泡书店了。在琐碎的工作和世俗生活里沉沦,能静下心来读书已经是越来越不容易了。窦桂梅经常说,她老觉得能读书的时候太少,只好天天点灯熬油地读,夜深人静时读,明明知道熬夜是对生命的透支,却无法停下脚步~~~~~~•
第三,语文的美我承受得起吗?听吴老师读《失落的一角》,一边放着FLASH的动画,配着轻音乐,文章毕,我竟是一脸的泪。那么短小的文字,那么简单的画面,却蕴含了那么深刻的哲理,简约之美、深刻之美,撞击着我的心灵,泪,就潸然而下。也许是年纪大了?我变得越来越容易被感动了。我不知道,当我沉浸在文本里跟文字一起呼吸时是否还有能力去驾驭和关注我的课堂?
其实每次读书读字,读到好书好字,觉得那个人说出了自己一直想说却没能说出的话,那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或者那个人说到了心里的最柔软处,那种激烈的碰撞——使我常常在脑海里蹦出这样几个字:用思想做爱。灵魂的交集与震颤,经常让人要“伤筋动骨”,半天不能释怀。
所以,在我越来越想教语文(现实中如果努点力也是可以实现的)的时候,却又越来越怕教语文了。近乡情怯,语文,我爱得起你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