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您好!
多谢上封关于闲聊话题的指导,弟子必慎之思也。然关于感情之事已解脱,无需劳费精力。吾于法大归来,此生践行天下为公之责任。前段时间学生看伯尔曼《法律与宗教》、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罗尔斯《正义论》以及重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因有不同感受以享之,望多多见教。此外在关于考研的过程中,目前正进行两门专业课的学习,由于法大的校长黄进来自武汉大学故又增加了两门国际法方面的科目。
开学伊始就辞去学生会的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去静心专研,这个学期的读书任务几乎就是以上的。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纪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之永光!今日闲于之情把《陈寅恪与傅斯年》一鼓作气而读完,身处现代的法子惋惜大师之后而无大师的状况。但是要做到博学之才,更需全方面多深层次加强自身的修身治学。
最近已把《法律与宗教》和《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看完,针对作为西方的宗教理论和传统中国法律的儒家化所探讨的问题,目前整理彼此之间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以及法律与宗教关系的法哲学思考。如关于法律与宗教关系的发着学思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即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中世纪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和近代法律与宗教的变迁体现了宗教的逐步淡化和法律成为独立体系。 又在东方与西方,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与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的比较。 如果把所有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可以写成“从传统中国与西方之法律与宗教(道德)中——解决我国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与困惑”的文章,于之乃系统而复杂的任务。
需要建立一种整体性的知识理论体系,切身感受不同的是在法大能有思想交流碰撞的探讨,那样会使思维更加缜密和雄辩。正如像苏格拉底的真正去“认识自己”。
对于罗尔斯的《正义论》现在读到一百余页,开始遇到不少的困难,的确是二战以来伟大的集伦理、哲学于一体的政治学著作,或许从另一方面对于其写作的语言表达方式还未能完全适应所以在理解方面需要一点点的去思考。关于读此书的方法论,怎样才能更好的去认识与理解?
以上是关于读书过程中的感受与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不断地认知去完善自己的思想。
此致
祝安!
学生: +++
于己丑九月二十三
++:
你好!
邮件收到,看过。
++之勤奋,我所见到的学生中你首屈一指了。心里很为你感到高兴,也为你感到骄傲!
提几点建议:
第一,一定要注意意思表达的条理、清晰。千千万万!你的思想再好,不能表达清楚,必然会影响别人的接受。写的时候你会发现,写和想很不一样。注意这方面的锻炼。
第二,学习知识要注意系统性和连续性,所读书目最好具有内在的联系,不然会造成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后果。
第三,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和建构问题,所谓问题,在这里主要是指相同、相近或不同流派的思想家在同一主题上的不同观点。细究之,审问之,贯通之,必有所得。
第四,看书不离史,不仅是思想史,还要看历史著作。了解思想之社会根源。于一种思想,若能知道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背景、个人背景,那么对其思想的把握就不会陷于表面。
我说这些都是读书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祝你读书顺利、有成。
祝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