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四)
第三十二章:天下归道
道无名,也可以称为“朴”,虽然无名之辈,微不足道,但天下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臣服。
那些高级管理者若能守住它,则万事万物,将悉数归于他下。
天地交合,有甘露降下,民众却不能左右它,使它均匀地洒落在各个角落。
道生万物,万物便有了自己的名。
名越来越多,便要知道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便不会有危险或失误。
就如江海对于川谷,
百川趋于江海,万物归于大道。
(从简单到复杂,复杂到适可而止,然后再从复杂归于简单。
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巧立名目等等,最终等来的就是:失控。
失控,就是失去了“无名”,失去了“朴”。)
第三十三章:自知知足
能够了解别人的人叫聪慧,能够认识自己的人叫明智。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叫勇武,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叫强者。
能够知足而乐的人,是真正的富有者。
能够坚持不懈的人,是真正的有志者。
没有失去道的人,才会真正的天长地久。
死去了,却没有消亡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者。
(伏羲、黄帝、尧、舜、禹、文王、周公、老子、孔子、释迦摩尼。。。。。。
死了很久很久了,却是最最长寿的人。
他们最最智慧、最最强大、最最富有。)
第三十四章:渺小伟大
大道泛行于天下,它可以阴阳平衡,无处不在。
万事万物依靠它而生存,它在所不辞。
它完成了自己成长万事万物的使命,却不占有自己的成果。
它滋养了万物,却从不以为自己就是万物之主。
它生而养之,而不以为有功,于是可以称之为“小”;
它生而养之,而不以为是主,于是又可称之为“大”。
因为从不认为自己是“大”,于是才显得更加的大。
(大人、小人,名人、凡人。。。。。。
无论什么人,若是个非常平衡的人,便是个仙人、“道人”。)
第三十五章:淡而无味
秉持大道之象,天下皆归。
天下皆归而无害,乃是平安和泰。
悦耳的声音和诱人的美味,往往令人驻足不前。
而道讲出来,却是平淡无味、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但又用之不竭。
(道,不是吃的、喝的、玩的、赏的。
所以不会是很诱惑人的。
正是由于平淡无奇、毫不诱人,
所以便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愿意去寻找的。
于是,老子西隐,不知所终。)
第三十六章:以柔克刚
对于任何事物,想要收缩它,必先使之扩张,
想要削弱它,必先使之坚强,
想要废弃它,必先使之兴盛,
先要夺取它,必先使之得到。
这些,似乎都是微妙的先兆,其实,也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鱼,不能离开它赖以生存的深渊,
一个国家最强有力的东西,是不能给人看到的。
(要想得,必先舍。不舍便不得。
最强有力的东西是什么?
当然是最柔弱无力的东西。
这东西,不是随便给人看的。
不能给人看到,并不是意味着自己便不用去在乎它。
否则,比被别人看到,更可怕。
这就是“自知之明”。)
第三十七章:无为之妙
道,永远都是自然而然无所作为的,却又是自然而然有所作为的。
最高的管理者如果按照道的这种精神去做管理工作,万事万物将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充分发展。
自生自长中若产生欲念,我就用道的质朴与纯粹来救治那些欲念。
欲念被质朴与纯粹救治好了,万事万物便没有贪欲之念了。
没有了贪欲,一切便是安静自守,天下就自我达到稳定、安宁了。
(大自然的平衡原本就是最美丽、最和谐、最理想的状态。
大自然中的平衡其实就是被贪欲打破的。
贪欲就是贪生怕死、贪图舒适。
贪欲就是破坏规律、破坏自然,从而获得舒适,从而获得延生。
于是,看到了远处用于上演悲剧的舞台,正在搭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