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道德真经(三)

写作者:清风不曾留意     日记本: 清风朗月

日期:2009年11月0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55

   道德真经(三)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
  
  德的最高体现,就是惟道是从,一切都以道为最高准则。
  道如果是个东西,那么它的样子,似有而无,似实而虚,恍恍惚惚。
  
  恍惚之中,似有宇宙万物之象;
  恍惚之中,似有天地万物之形;
  它微不足道,黯然无光;
  微暗之中,却有宇宙万物的原理和原质;
  原理原质,真实无妄,其中包含最为可信最为可靠的道。
  自古至今,此道不去,此道不去,滋生万物。
  
  我是如何知道万物之道的呢?正是依靠这个可信可靠的道而知道的。
  
  (“道”产生于万事万物,而又内在于万事万物之中。“道”的功能通过“德”体现出来,“德”是“道”的属性,遵从“道”的本性。
  万事万物总有一个“道”,找到了这个“道”,便是至圣至智。)
  
  第二十二章:委屈则全
  
  周详才能完备,弯曲才能变直,有低洼处才能盈满,有凋敝才能有更新,有少才能有多,有多则会被蒙蔽迷惑。
  所以伟大的人能够同时拥有正反两方面的状态而处于“一”的状态,并以此垂范天下。
  
  不自我表现,所以明显;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有功;不自满自大,所以长久。
  
  只因为不争斗,所以天下没有能与之争斗的。
  
  古语说的“委屈则全”,难道是假话吗?实在应该以此话为最终归属啊!
  
  (没有委屈也没有得意,没有亏虚也没有丰盈,
  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新也没有旧,
  没有多也没有少,没有难也没有易,
  没有正也没有反,没有男也没有女。。。。。。
  没有对立,只有统一。
  只有“一”,无懈可击。)
  
  第二十三章:道德自然
  
  天道自然。
  所以狂风不会一直持续着吹,骤雨不会一直持续着下。是谁在控制着它们呢?是天地。
  天地控制着,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类呢?
  
  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能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就能得到德,从事于无道或者无德的人,就会失道或者失德。
  
  得到道的人,道也乐得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得得到他,无道或者无德的人,无道失德也乐得得到他。
  
  信心或诚信不够,灰心或不信任也就如影相随。
  
  (无德的人问道,问的是歪门邪道。
  强盗求神拜佛,求来的是妖魔鬼怪。)
  
  第二十四章:有道不为
  
  踮着脚尖想要高过别人,结果自己反而站立不稳,
  张开步伐想要超过别人,结果自己反而滞步不前,
  自我表现想要与众不同,结果自己反而不能出众,
  自以为是想要炫耀自己,结果自己反而不能昭著,
  自我夸耀想要建功立业,结果自己反而一事无成。
  
  其中的原因还是在于道。这些行为画蛇添足,恰如身上因为过多地吃了饭而多余出来的赘肉,这样的过剩,无用且有害。
  
  所以有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遵从自然大道的人,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故作姿态的必要。
  故作姿态,必然是有所企图的。
  有所企图,自然是不讲道德的。)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有一个浑然而成的东西,在天地出现之前出现,它没有声音,没有形体,但它超越万物而永久不变,它独立、永恒,不依靠任何外力随时存在而循坏往复,永不停息,它可以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我不知它应该叫什么名字,姑且勉强给它命名为“道”,姑且勉强描述它的样子叫“大”。
  
  大就是无边又无尽。无边又无尽就永远不停息,永远不停息就永远到不了,永远到不了就归本复元,回到寂寥虚无无声无形。
  
  所以道是大的,天是大的,地是大的,人,也是大的。
  宇宙中有这四样的东西,而人就是其中之一。
  
  人遵循、效法地的规律,地遵循、效法天的规律,天遵循、效法道的规律,道遵循、效法自然的规律。
  
  (其实人,不学天不学地不学自然大道,自以为与天地斗,其乐无穷。
  其乐无穷,其乐无穷。。。。。。
  其乐无穷,其悲亦无穷也。。。。。。)
  
  第二十六章:轻重静噪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
  
  所以那些伟大的人一天到晚走到哪里都离不开辎重装备,虽然有豪华别墅、高尔夫球场什么的,处于豪华宴会上却仍然满腹惆怅浮躁的样子。
  
  可怜啊!一个坐拥万乘的最高管理者,怎么能够如此因重物而自轻于天下、因浮躁而自贱于世间呢?
  
  轻浮,就会失去根本,不能稳重,
  急躁,则会失去主宰,不能清静。
  
  (一个清净淡然的人,看上去很有仙骨。
  一个欲望强烈的人,不偷也像贼。)
  
  第二十七章:不露痕迹
  
  真正擅长行走的,不会留下车辙印记,
  真正擅长言谈的,不会出现疏漏破绽,
  真正擅长计数的,不会依靠竹码算盘,
  真正擅长封锁的,不用栓梢门锁也不能让人打开,
  真正擅长束缚的,没有绳索捆扎也不能让人解开。
  
  伟大的人善于解救众人,所以就没有被遗弃的人;伟大的人善于物尽其用,所以就没有被废弃的物品。
  这才叫智慧聪明不外露。
  
  所以,好人可以成为坏人的老师,坏人可以成为好人的镜子。
  不珍惜老师,不爱护镜子,虽然自以为聪明智慧,实际则是大大的糊涂。
  这就是重要而且精妙的道理。
  
  (要达到目的,就是不能有目的。
  这,非常非常地“阴险”。
  所以,道家出了很多伟大的谋略家。)
  
  第二十八章:知此守彼
  
  深知刚劲、强大的好处,却能安守柔静,软弱,甘做山谷中的涓涓小溪。
  甘做山谷中的涓涓小溪,永恒的德行就不会离失,柔弱到最终,就回复到婴儿一样的状态。
  
  深知明亮、闪耀的好处,却能安守暗淡、阴晦,甘做豪车上的普通把手。
  甘做豪车上的普通把手,永恒的德行就不会差错,普通到最终,就回复到真理最终的真理。
  
  深知荣耀、光辉的好处,却能安守屈辱、卑下,甘做天地间的空空山谷。
  甘做天地间空空的山谷,永恒的德行就能够充足,空旷到最终,就回复到朴素纯真的状态。
  
  最朴素纯真的器物,伟大的人使用了它,就表明他有了真正的管理的能力和权力。
  所以真正完善的制度是不可割裂的。
  
  (这是很难达到的境界。
  一般人看到的、喜欢的、趋就的,是舒适、光明、辉煌、荣耀。。。。。。
  反过来看一看,或许能看到仙境。。。。。。)
  
  第二十九章:为败执失
  
  想要得到天下而强行去为之,我看并不见得能得到什么。
  天下最神圣的东西,是不能强行为之、不能勉强执有的。
  强行去为之,得到的只有失败,勉强所执有,得到的只有失去。
  
  所以伟大的人不强行妄为,所以就没有失败,不勉强把持,所以不会有失去。
  
  一切事物,或前或后,或缓或急,或强或弱,或稳或险。
  于是,伟大的人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
  
  (做得多了,必会有失败。不如少做、做好,做成。
  拥有的多了,必会有失去。不如少拿、拿精,拿稳。)
  
  第三十章:军强国凶
  
  用大道来帮助管理者管理天下的人,是不会以军队的强大来威慑天下的,因为两军交战,最终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大军所至,荆棘丛生,大军之后,满目疮痍。
  
  善于用兵的,目的达到就行了,不会用兵强马壮来逞强称霸。
  目的达到了,就不要目空一切,目的达到了,就不要骄傲自满。
  要知道目的达到了,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就不必再继续逞强。
  
  万事万物,一旦壮大强盛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开始老化。这就叫不合于道。
  不合于道,也就很快就灭亡了。
  
  (军队武器,消耗掉了多少自然资源、毁灭了多少无辜性命?
  人是可怕的,本质是邪恶的,要么用武力去争夺,要么不得已用武器来自卫。
  今天你称王,明天我称霸,
  后天,全部都自我毁灭。。。。。。
  这,或许也是自然之道。)
  
  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
  
  武器,不祥之器,人们应当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是不会使用它的。
  
  君子时常处于阳光下,用兵者时常处于阴暗中。武器是不祥之器,不是君子之器,实在是不得已才动用武器。
  
  安静淡然地对待战争才是高的军事哲学,取得胜利并不以为荣,如果以此为荣,则是以杀人为乐的人。
  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吉庆的事情应该处于阳光下,凶丧的事情应该处于阴暗中。
  偏将军处于阳光下,上将军处在阴暗中。
  这就是要用治丧的礼仪来处理军事上的事情。
  
  战争中如果需要杀人众多,那么就要用哀痛的心情去参战,打了胜仗,就要用治丧的礼仪来“庆贺”。
  
  (五星级上将,将星耀眼,荣耀无限,居然!
  本应是见不得人的人,却“名垂青史”,居然!)
  

完成时间:2009.11.09 17:22:4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