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最牛”的背后

写作者:木鱼一声     日记本: 木鱼度日

日期:2009年10月1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27

  这两年,好像股市不怎么牛,原因是不是牛人太多了,牛跑到人那边去了,股市里的牛自然少了。
  不能说出准确的时间,网上开始流行“最牛”的称呼。“最牛的交警”、“最牛的啦啦队长”、“最牛的房产局长”、“最牛的教师”......太多了。
  被人冠以“最牛”的人,因其“最”而被极为鲜明的分为两类人,这就是“好人”、“坏人”这样极富道德韵味和感情色彩的两类。“好人”给人带来的无尽的彻底感动,经常让人满眼热泪;“坏人”则让人真正感觉到自己缺钙,牙齿都快碎完了。
  其实,“最牛”作为一种最高级别,意味着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因为从逻辑上说,“最牛”是相对于“较牛”、“一般牛”而言的。不过,眼下看来,标准好像还没有确定,大约相当于人们所能承受的道德与情感的底线与顶线。这样的评价也不是某个专家委员会通过一定的程序推选出来的,它往往是某个草根把自己认为“最牛”的人贡献出来,通过网络让大家分享,因而,“最牛”的人可能在不同的人那里会有不同的评价。但这并不重要,只是“最牛”往往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
  说上面的话是因为刚刚看完一则网上流传的“最牛”传说——“最牛团长夫人”。
  不妨先引一段文字:
  10月6日上午11点30分,在莫高窟最为著名也是最为拥挤的藏经洞,有一位5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在伸手触摸1000年前的西夏壁画时,被我部一年仅19岁的女讲解员制止,该妇人顿时大怒,拂袖而去。不料该妇人顷刻即回,身后簇拥两名壮汉径直走向了那位斗胆说了‘不要触摸壁画’的讲解员。顿时二记耳光响彻洞窟,伴随着耳光的是她那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洞窟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此时受辱的19岁的小姑娘早已泣不成声,该妇人方才扬长而去。
  保安人员将该名女士带到办公室内询问情况,她反指讲解员打了她,并且想强行离开现场。帖子称,她丈夫接受询问时说,“你们不要浪费警力,这里不就是一个景点吗?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调查期间,该妇人谈笑风生,她的随行人员中一位颇像有些身份的人拉着办案的警官说:“你们谁是处理这个事情的负责人,我和你们单独谈谈,我把我的身份告诉你们。”
  
  10月7日,在当地公安机关获得目击证人证词后,该女士承认事实并向被打的讲解员致歉。但致歉的场景也让发帖者愤愤不平:“她毫无愧色、面带笑容,昂首阔步走入会议室,在近百名讲解员的注视下,面对受辱讲解员委屈的泪水,几句敷衍之词,草草了事……”(http://news.ifeng.com/society/2/200910/1013_344_1385205.shtml,2009-10-12最后访问,另见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10/14/content_12229465.htm,2009-10-15最后访问)
  可以看出,这个“最牛”的称号源自这样的事实:第一,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的规矩我可以不遵守;第二,谁要是不给我面子,我就绝对让你颜面扫地;第三,我做了,谁敢把我怎么样?!
  要是一般人,到旅游景点去遵守景点的规章制度,有什么要求可以和对方协商。实在不行,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引文中的夫人牛就牛在和一般人不一样,她很自觉的以一种“有身份的人”来看待自己和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导她行为的观念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都要尊重我的决定,服从我的决定。
  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观念呢?为什么你我这样的平民百姓没有呢?
  因为她觉得她有“权”,有“关系”,能摆平。
  什么给了她这样的感觉?
  恐怕这是实践经验给了她这样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概念。她周遭的生活和工作,她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认识周围的景物靠什么?靠共识性概念,大家都能认同的概念。也靠我们的经验积累。这是一个社会传承和自身经历的结合物。在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给我们讲这叫小狗,这叫小猪,这是树,这是鸟,这是对的,这是错的。我们也和别人相处和交流,慢慢吸收一些“知识”来发展自己。而我们自己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产生出我们自己,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自己。我们慢慢知道了遇到什么事情该怎么处理。
  我相信,“最牛夫人”未必从来都是“最牛”的。她也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慢慢“牛”起来,一旦遇上机会就“最牛”了。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等不来,盼不来,乃是修炼而来。
  这位“最牛夫人”本人是医院的党组织的书记,老公是副团长,都是官,都有权,身边都不缺少拥护的人。“牛”乃至“最牛”大概就是这样慢慢长大起来的。
  说到底,支撑“最牛夫人”的是“官本位”、“权本位”,而非“权利本位”、“以人为本”。
  我们党一直强调治国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因为我们的领导人知道,民心向背是政权存在的关键。为此,这些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三讲”、“三个代表”、“保持***员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等等。从中央来讲,可谓高瞻远瞩,居安思危。这些活动也的确契合了社会转型期国家的现实需要,因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话说回来,从中央到地方下这么大气力来做这些工作,到最后,在关键意义上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切切实实的实际工作上,而决不能停留在字面上、口头上、报告里。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关键还是要切实推进民主建设。“官”的命运应该掌握在“民”的手中而不是上级官员手中,毕竟,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如何做主?直接民主还是代议民主?如何保证民主的实效?如何形成通畅的渠道来让公民表达诉愿?如何使得信息披露更为真实、详尽?如何吸引和组织最为广泛和真实的公民参与?如何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如何保障对权力的监督取得实际效果?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系”?
  这些对于全球化过程中的转型中国来说,是需要正视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完成时间:2009.10.13 10:27:0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