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房子,说不好。没有基调。只好这样平平地叙述一番了。
小的时候对于房子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大概是没住过什么好房子,在内心中也就把房子淡化了。
最早对房子有了期盼是大约初中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哥哥的课本上有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对于那样的一座小屋便生出一种莫名的喜欢,甚至想占有。至今还能背出那些句子¬------“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下意识地,想快点长大,似乎长大以后就能拥有我自己的“空中楼阁”。也要那片蓝墙,也留那扇白窗,也要建在山脊之上,也要在树丛中若隐若现,像飞鸟,像蝴蝶,也要它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似乎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梦便开始了。
傻傻地地憧憬着,为了拥有自己的空中楼阁,师范毕业前夕居然恳求父母,要求分配的时候能分到乡村山区。幼稚地认为根据社会情况和经济情况,不可能拥有像李乐薇那样的“空中楼阁”了,但是如果工作在山区,在山顶结一草庐,当做我的“空中楼阁”,晨伴日出,昏送夕阳;晴夜有星空明月,鸟虫呢喃;雨天能听风看雨,自得其乐。似乎也是不错的一件事。父母一听此事,当然非常震惊,他们为山区教育奉献了青春,其中的苦辣酸甜不想再让我这个唯一的女儿“享受”,苦口婆心地劝说动摇不了我的意志,便直接利用多年在教育界的关系,修改了我的志愿表。美梦破灭了。
结婚时,有了自己的两间小房。虽外表破旧,不能与空中楼阁同日而语,却也精心修缮,白墙红窗,不大的小院,铺满了红砖,将前面小棚改作厨房,也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家俱是深棕红色,隔扇是乳白色,还特意在小屋内铺上了深棕红色与白色相间的地砖,小屋显得整洁、明净而温馨。空中楼阁不再奢望,只能在这看起来破旧的两间小屋中筑建爱巢。女儿的出生为小屋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其中的欢快与充实让我忘记了曾经梦想的空中楼阁,把小屋当成了生命的全部,幸福的殿堂。
随着女儿的长大,小屋却显得日渐窄小。单位分楼,我搬进了新居。明室明厅明卫,宽敞明亮,大阳台足有七八平米。于是兴趣所致养了很多花草。阳台每天充满阳光,花草长势很好,俨然一个大花园。大客厅里放了巨大的沙发和电视,女儿在客厅骑自行车还不显拥挤。从来没有这样满足过,以为这一辈子有了这样的一套房子,足够了。偶尔会想起年少时对空中楼阁的渴望,为当时的幼稚付之一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成了从实际出发的人,成了社会的人,空中楼阁飘飘缈缈,离我越来越远了。
工作调动了,让我满足的大房子变成了两室的小房子,虽然还算明亮,但比起大房子的敞亮,住这两室的小房子还真是别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某一天,突然又想起了“空中楼阁”。竟然还是那样渴望。于是不切实际地走进了市里的几处别墅区,花园洋房区……漂亮,诱人。而我还是选择了一处便宜的高层,高高在上,有些变味的“空中楼阁”还没完工,明年,它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感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