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青城

写作者:xixing     日记本: 看风的心情

日期:2009年07月0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14

  黄山以“奇”名闻天下。黄山之奇,奇在石、月、松。黄山之石,峭拔峻立,突兀成型;黄山之月,清清朗朗,明明远在天边,恍惚近在身前;黄山之松,为无土之木,全从石缝间胜出,随风写意——客走,盈盈相送;客来,款款相迎。去过黄山,确实会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不过,黄山也并非十全十美,至少有一点,不能不说是黄山的遗憾——黄山过于清雅,你身处其中,它是画;你下到山底,它无语寂然。你走与不走,来与不来,它都在那里。它只是它自己,不会许你在它碧海的山色里驻扎。
  
   论品质,论名气,青城山似乎都无法和黄山相比。但是,黄山于我,我永远身在山外;去了青城之后,我感到,青城山才是合我意的,去了,很自然地就融了进去。“青城天下幽”。打动我的,可能就是青城的“幽”吧。
  
   青城山的幽,幽在后山。到后山镇的时候,已是暮鼓时分。小镇不大,长条形延伸在山谷之中。虽是个镇子,可是没司空见惯的镇子模样,树木参天,将整个镇子掩成了一个山寨。薄薄的暮霭沿着镇子的外围带状相附。
  
   镇上有很多漂亮的私家旅店,家家旅店都围着圆木的栅栏。小小的栅门是往里推的,门楼上高挑着印有店名的红灯笼。我们选中的那家旅店,尤其别致,栅栏外侧是一条小溪,溪水从山上奔流而来,水势湍急,白浪翻飞,水声滔滔不绝于耳。挑了一间窗户含着小溪的房间住下。夜里,月影婆娑,山风透过纱窗袭来,徐徐的凉意。夜静的时候,水声更响,枕一夜的水声入梦,水声响在耳内,闲在心里。
  
   早上醒来时,深秋的晨雾朦胧着眼前的一切。吃完早饭,寻着一条被山民们的脚板磨得溜光的青石山路登山。山路很窄,两人无法并行。更窄处,一人通过也有点难度。山路左边是山体,右边是溪流,种类繁多的山花随意地开在路边水旁。一路上,除了水声就是鸟鸣,鸟鸣或浑厚,或清越,或婉转,或激昂。路上偶尔会遇到一两个山民。他们背着竹篓,竹篓里装着叫不上名的菌类和草药。这些山民大多住在深山里面,一早下山,带着山货去镇上换一些生活日用品。相遇的时候,山民们会尽最大可能地靠路边站着,让别人先过。
  
   从山脚到山顶,大概两个小时的路程。这条上山的小路,传说是几百年前山上的一个小道士铺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小道士从远处背来,筑路铺石,暑去冬来,整整二十年光阴。小道士背驼了,鬓白了,路修好,小道士也成仙了。所以,当地的居民把这条路叫“登仙路”。
  
   小路在峡谷中盘旋,太阳爬到山顶的时候,峡谷中半阳半阴,如道家的阴阳八卦。朝阳的一面,草树上缀满了晶亮的露珠;背阴的一面,似乎还没晨起,静悄悄的秀丽,如二八少女梦呓中微蹙着眉。走在路上,你能听到你的脚步声会传得很远。抬头望峰的时候,不知会从何处滴下一粒水珠,凉凉地打在脸上,水星溅开,如飞花迷眼。渴了,下到溪边,捧一口进嘴里,甜润里蕴着似有似无的草香味。你不会饿,走在山里,饱眼的绿色,沁入你的心肺,走在小路上,你像流在碧绿的河里。
  
   等到登顶回望,来时的小路全没了踪迹,半山腰雾气升起。眼前是道观与洞府参差呼应,山风扫来,衣袖鼓动,两腋生凉;远眺,峰峦、溪谷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四合空翠。此时,你会问自己:你是在山里?还是,山在你心里?
  
   青城之幽,幽在你身处其中的时候,你所见所感都和你心里深处的期望都是不谋而合。二千多年前,张道陵在离青城几十公里外的“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教”。但是,张天师最后还是把他的道观建在了青城。“道法自然”,走在青城山中的时候,内心的那一种恬淡和亲切自然,也许正是张天师选择青城为化羽之处的初衷。
  
   青城之幽,幽就幽在你穿行其中的时候,再烦躁的你,不知不觉中就会融化进它的亲切和幽静里。
  
  
   2009-6-30
  

完成时间:2009.07.08 11:53:5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