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有美丽的花朵盛开,没有人不爱娇妍的鲜花,但每个人表达喜爱的方式各有不同:画家选好一个花儿看起来最美的角度,支起画架,拿起画笔,把花儿的神韵复制到画布上,美丽就这样被定格而成为永恒。诗人伫立花前,欣赏花儿的美,并把花朵当成佳人,向她窃窃低语,把最美的诗句献给她,美丽以文字的方式成为永恒。但也有花卉爱好者,回家取来花铲,小心地把花儿连根挖出,移植到自家精美的花盆中,给花儿最精心的照料,但往往事与愿违,改变了环境的花儿,不如在野外健美。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把花枝折下,插到盛有清水的花瓶中,虽然花儿在清水的滋润下能开几天,但最终逃不脱枯萎被丢弃的命运。
同样为生命,人和植物有时候是一样的。
我们的孩子们就如同娇嫩的花朵,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家长们表达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当我们把孩子硬栽种在我们以为最好的“花盆”里,我们的理由是“都是为了孩子好,因为我们爱孩子”。但是我们从不曾想起问问孩子“你快乐吗?”当我们体罚孩子,我们的理由是“不打不成材”,为了孩子好。而且,许多时候我们只看到结果,打孩子从不问为什么。其实,只要你蹲下来,耐心问一句“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会发现,孩子的晚归,仅仅是为了帮助同学做值日;孩子把一只脏兮兮的流浪狗或流浪猫抱回家,仅仅是想给它一个温暖的家;孩子背着你攒钱,仅仅是为了在母亲节的时候给你一个惊喜...请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不是不讲卫生,不是爱说谎,不是学坏了,他们纯净的心灵如同无暇的花朵,娇嫩美丽惹人爱怜。我们为什么不像画家那样欣赏自己的孩子,描摹自己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像诗人那样赞美,爱护我们的孩子?
同样是以爱的名义,有的爱是戕害,有的爱才是真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