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真正的朋友

写作者:镌永     日记本: 镌永日记

日期:2009年06月2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07

   小的时候,朋友,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很神圣的称谓,能称得上朋友的人,一定肝胆相照,关键时刻,可以两肋插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自身阅历的增加。我对朋友这个概念的认知也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已经进入了泛朋友时代,见了一次面的人,就可以称为新朋友,见了几次面的就叫老朋友,朋友已经不再是我当年心目中值得信赖的代名词,而是成为相识的人之间的一个官称。
   可在我心里,始终对朋友还有着最早的情节,不说两肋插刀,起码朋友间应该是肝胆相照的。否则,就不配称作朋友。
   俗话说“亲戚、朋友不过财”,就是担心朋友间因财生分,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最近遭遇的几件事,让我对朋友这个概念感触颇深。
   这期间不仅有十多年的老朋友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袁新立,以生死之交的情谊积极为我们即将拓展的新市场整合社会资源牵线搭桥;也有刚刚认识的青岛老龄系统的一批新朋友,全力以赴的为我们开拓新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遭遇了所谓的朋友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不惜牺牲我们企业利益的卑鄙。
   朋友,在乎的就是一份情谊,没有了情谊,连陌生人都不如。
   今天之所以感慨起朋友这个话题,是缘于我另外一个相识十多年的老朋友,中国职业漫画第一人朱森林带给我的感动。
   陕西老年报每周一期整版广告已经做了两年多了,由于担心读者见到我们整版的广告就不看,我们改变了整版广告的风格,为了增加版面内容的可读性,让版面变得更活泼,我们增加了与产品没有任何关联的读者互动来稿板块和幽默漫画板块。漫画幽默板块我们选登朱森林老师的漫画。
   虽然我和朱森林是十多年的老朋友,但我知道朱老师一直是靠“卖画”为生,任何报媒刊登他的漫画都是要付他稿酬的,而稿酬是朱老师全部的生活来源。我在媒体上选登他的漫画,自然也应该给他付稿酬。但我们所选的媒体,如果我们不刊登朱老师的漫画,媒体决不会花钱刊登朱老师的漫画,而我们刊登漫画只是为了活泼版面,提高版面的可读性。我们既要减少自己的广告内容,支付漫画所占的版面费,还要支付漫画作者稿费,这种很特殊的需求和现状,让我的心理变得很微妙,何况我和朱老师是十多年的朋友。稿费是一定要付的,但要像其他媒体那样支付稿费,自己显然接受不了。于是我和朱老师商量,我应该给他多少稿费,朱老师没二话:你看着给!
   于是我根据漫画的内容和形式开出了一个稿费标准,朱老师没有异议。但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我并没有完全按照当初与朱老师约定的价格支付他稿费,我将原先约定要付更多稿酬的四格漫画、互动漫画的标准全部按照单幅漫画的最低稿费标准执行了。我这么做,有着自己的一点小九九,因为那种漫画风格对我来说都一样,何况我用的都是朱老师过去的漫画作品,是他老作品的额外增值,所以我认为朱老师没必要那么计较,否则,还有什么朋友情谊?朱老师果然没有和我计较,合作几个月以来,关于稿费标准,他至始至终一句话都没说。
   但既然是朋友,朱老师不和我计较这些,我不能不心知肚明啊。便想着用另外一种方式补偿朱老师的漫画稿费损失。
   于是我提出来,邀请朱老师去青岛和西安观光,费用全部由我来承担。朱老师是一个不大喜欢社交活动,也不是很愿意随处走动的人,但他对青岛和西安还都蛮有兴趣,因此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
   我曾和朱老师说,今年六月初如果我不邀请他到西安,那么就会在八月底邀请他去青岛。
   昨天我从青岛回京,专卖店已落实,正在设计装修,于是我通知朱老师事先做好计划安排,我们八月底青岛专卖店开业时,我会请他去青岛。
   另外,我承诺朱老师,以后我的市场开到那个城市,只要他感兴趣,我都邀请他去,朱老师欣然应允。
   接下来,让我感动的是朱老师主动提出来,作为产品促销的一种广告宣传形式,届时他可以给买了我们产品的顾客在有我们公司标志的体恤上给顾客画人物漫画。这是一个太精彩的创意和广告宣传形式,我连连对朱老师表示感谢,我原本只是想补偿朱老师损失的漫画稿费,没想到他还要用这样一种方式表示感谢,朱老师很朴实的说了一句:我也应该做点什么……
   我不禁感叹:朋友就是朋友!我们都在为对方着想,用实际行动表露自己的心迹,并给对方带来感动,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完成时间:2009.06.26 20:42:2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