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1983年,家居城十里之外的乡村。分单干已有五年了,每家都有产出,出于生活,必须将产出换现,再购买所需。但是,不是你想去卖,就可以卖得出去的,因为大家都要搞生产,没那么多时间每天都去买卖,也不知你什么时候会去。这个问题,老祖宗真是有办法,约定,每逢三六九,大家同去,全县的人都集中在城里,各家各样的,什么东西都有,热闹非凡。这样就形成了集市----圩。
赶集,在我们家乡里叫做—— 赴圩。赴圩,是大人的事,他们才会买卖,产生交易,而且,圩上人多,大人没时间看管小孩,所以一般不带小孩子去的。偶尔娘心情好带你去,那是你莫大幸福。在圩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很多好看的,好玩的,那时你也没有想要的心情,能看上就是不错了,你就老老实实坐在旁边看大人讨价还价吧。
中午浇上一碗粉干(这个只有圩上才有,这样子做的,先熬好汤,再将粉干在开水里过一趟,装碗后,再在上面浇一层肉末)不管对于大人小孩都是一种称得上是不算白来一趟集市的事。浇粉干,回家的时候带两个馒头,回到家里就可以向别得小孩炫耀,得意得不得了。别的没有去的小孩子,除了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你外,就说:我妈妈也去赴圩了,也会给我带包子回来,有糖的,比你的好吃。说完之后,只有站在路边眺望娘回家的路,满怀希望急切地等待着娘的归来。
(若娘买包子回来了,那这个小孩子就成为天下最快乐的人了,拿着包子,到处乱跑去炫耀。如果娘没带任何东西回来,那这个小孩子就委屈极了,想哭又哭不出来。)
(江东荸荠,连塘蔗;萝卜青菜水西坝,鸭子粟板下扬坊,背根禾杠走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