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刚接触到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生都会说:“啊!?心理学怎么是这样的?”它总是和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很神秘、很有灵性的东西相距甚远。哲学老师常会提到,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因为意识是大脑的机能,这就使得心理学也从那种与“心灵”、“灵魂”相关的东西变成了大脑的机能,物质的产物。这样一来,心理学接近了科学,却离精神、信仰越来越远。
像我这样以心理咨询为专业方向的人更显得不知所措,心理咨询仅仅是心理学这个宏大的宫殿中很小的一个角落,研究方法的限制让我们离科学的标准有着很大的距离,理论的研究和实际的需要也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人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怀疑,但我们自己却坚持相信我们拥有着一些好的角度好的方法,不管它们来自于大师们的个人经验,还是来自于挖空心思的心理学实验,它们总是在解除人们的心理困惑、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人际冲突以及情绪调控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比如,我们有时会琢磨自己是什么样性格的人,为什么人和人之间有那么大的差别?急性子和慢性子有没有好坏之分?我要怎样才能更喜欢我自己,这些问题的答案离不开心理学;人们从出生到终老,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要经历怎样的身心变化,要如何有效地应对出现的各类问题?比如说,从小我们就要学习课业、学习生活技能、学习自我管理、学习人际交往,那么究竟怎么才能学会学习、快乐地学习?为什么别人很容易学好的东西,对个别人来说就那么困难?遇到挫折怎样应对,为什么有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坚持到底,而有的人那么容易就会放弃?老师要怎样才能应材施教,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资源? 我们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要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怎样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如何看问题才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恋爱的过程中怎样与异性交往,应该怎样看待婚姻问题,怎样处理家庭矛盾?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怎样面对人的衰老和无用感?怎样才能勇敢而安详地面对死亡?所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离不开心理学。
尽管有些问题的答案还没有定论,还有很多的同行们在执著地探索着,但我们所掌握的,所了解的,已经足以让很多人受益,而我们却总是苦于没有更合适、更有效的渠道将这些心理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将这些有用的方法告知更多的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可以得病,但不能被人认为心理有问题;可以去医院见医生,但不能去见心理咨询师。再加上职业管理还不够规范,半年的培训,考核通过就可以上岗,有人一朝被一人忽悠,十年都会说所有的心理咨询都是一种骗人的东西。
所以,想要让大众了解我们、接纳我们、并且把这种服务看作是一种值得尊重、并值得为之支付费用的一种服务,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