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毛竹

写作者:零丁洋     日记本: 留的残荷听雨声

日期:2004年06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75

  
  
   偶一饭局,有竹筒酒和竹筒饭,清香。于是撩了我。
   过去的家就在大山的深处。偏僻落后,没有“名”,更不用说仙。有水潭,是无论如何呆不下“龙”的。山民子弟读不了书,因为老师不愿意来。
   这里没有什么古老和美好的传说,连石龛里的那几个菩萨早已下岗了。
   只有竹,满山遍野的毛竹。是竹的海和洋。与竹为伍,几乎没有一事离得开。成了家庭的一分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今我仍清瘦,也是竹惹的祸。山里不出产超重的,那山泉、那竹韵、那空气自然的很,人们都少病痛,倒也结实。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是理想化的竹,三两疏篱便茂林修竹,潇湘风韵便摇曳婆娑,成就了许多的绝唱,赚取了人们的眼泪,便越发得意了。又有了“斩万竿”之类的,这倒随便了,只恐斩不过来。山里人那天不挥刀动锄的,也难损分毫。
   笋是最好的。冬为冬笋,还在地底歇着,就被无情给挖了出来,这是谓之的山珍。春笋冒了尖尖角,也被无情了。正是山民的无情才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笋是竹的贡献,它欢迎这种掠夺,一定量的“剥削”,它求之不得。否则会枯萎的。
   山里出了一个大学生,竹就奉献的更多了。他每逢周末总要回来。扛着几十斤重的毛竹下山,换几分读书之需。其书读的苦,是竹给他的滋味和灵感,估计他的书中应该有着清香,脑袋里恋着山水。
   而今,外出的人多了,无暇顾及的竹海更浩瀚了。
   我也想回去看看,再闻闻竹的香,欣赏它的浩大的风姿。喝山民自酿的竹筒酒,亲手做做竹筒饭,绿色的很啊!
   还有竹笋,想吃但必须节制,因为我已经是“较瘦”级的,再贪口福恐要成真正的竹竿了。
   不要误会,决不是广告,也不是现在流行的所谓形象大使。至少毛竹没有赋予我,它有自己的方式。
  
  

完成时间:2004.06.27 21:11:3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