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一些感想

写作者:今儿     日记本: Wanderer

日期:2004年06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93

  
   今天开完了毕业典礼,和大家照了相,我就一直一个人待着。一个人时,即使忙着,脑子里也会思考更多的东西。我发现自己没有特别的兴奋,也没有特别的愁苦,也许这种麻木,就是一种成熟?受人重视、夸奖时也不会非常高兴,遇到不公、委屈也觉得司空见惯,因为知道,一切都会过去,没有长期的顺和逆,甜和苦,无论自己还是别人。
  
   在北大的日子终于已经混完了,也许我该换个日记本了。既然我已经选择了继续学习,就应该好好继续。既然一直忙碌着,就没有理由再闲散下来。既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有何必去羡慕别人呢?
  
   那天看到那首熟悉的Auld lang syne——should old a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old aquaintance be forgot, for old long ago...顿时有种正在遗忘与被遗忘和即将遗忘与被遗忘的沧海桑田的感觉。怔了半天,我意识到自己是是太感性了。
  
   感性是生命里的幸福和痛苦的源泉。我也深知在这网上,太多这样的人,重感情,也很自我。人真的是很玄奇,感情太微妙。这样自我的人,很喜欢推己及人,推得说不通,就会很恼火。(这句话本来是王小波说孟子的,我用在这里,并推断孟子也是这种人:)这人即使不狭隘,也经常是可怜的完美主义者,又爱憎分明不屑掩饰。所以这种恼火是很折磨人的,折磨自己也伤害别人。说了这些莫名其妙的话,是有感于最近林子里的风波。曾几何时自己也义无反顾地加入唇枪舌战的行列,饭吃不香,觉睡不好。现在已经了解,自己是个非常容易学乖的人。一定是因为专业的关系,让我的思维中多了很多理性的成分,从而冲淡了感性。歌德可以在80岁仍旧热恋,而爱因斯坦在诺贝尔奖致词时,却说科学家的动力在于对俗世的厌烦。一个人的头脑,可以既是歌德,又是爱因斯坦吗?而凡人有了他们的精神却没有他们的头脑,只好空受苦了。
  
   呼~假期还没有开始,我已经计划了好多事。因为最近太过麻木了,我需要一些积极的动力完成它们,可不想这样懒下去,太没出息叻!等我准备好签证,就要背起背包,到各处去走走。因为我觉得生活好美,未来好美,年轻好美,为什么要活得像一个僵死的机器呢?何必为种种小事大动干戈呢?既然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伊甸园,为什么不能到那里互相作客呢?既然明白世界不是完美的,为什么不可以原谅它呢?
  

完成时间:2004.06.27 16:39:1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