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走进福利院

写作者:镌永     日记本: 镌永日记

日期:2009年05月1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47

   昨天上午和民建朝阳工业综合支部的会员一起去了位于高碑店地区的朝阳区福利院,看望了生活在那里的一些老人。除了政府承担费用的部分孤寡老人外,这里住的大部分是自费进驻的社会老人,房间基本分为三种规格,大俩人间,三人间、小俩人间;大俩人间朝向较好,1400元/床月,小俩人间800元/床月,这个费用是包吃包住。 如果让服务员包洗衣服,费用标准为20元/月。
   两层楼的福利院,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娱乐室里有麻将、台球、沙湖球等;阅览室有图书,还摆着七八台电脑,可上网(但没见阅览室有人),有餐厅,还有多功能厅,能放投影、卡拉OK。福利院的院子里,有假山、花草,和小鱼塘。福利院对面则是社区医疗站,就医也特别方便。
   我们首先在楼下一个小活动室与一些早已等候在那里老人聊天。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也有多才多艺的,我陪一位来自朝阳哇里乡的五保户聊天,得知他不仅爱好京剧,而且还喜欢画画,于是我鼓励他给大家表演了京剧后,还请他回房间拿来他的绘画作品,现场展示。这位五保户老人的表演活跃了现场的气氛,激发了另一个叫张增幅的老人平生第一次正式演唱自己改变歌词的两首歌“福利院就是好!”、“卫生之歌”;另外还有一个住在这儿的上高一的孤儿,给我们演唱了“明天会更美好!”。
   我试着带领大家做手指操,可惜由于自己不是很熟悉手指操,只是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并未能让大家体会到手指操越做越快的“高潮”。
   福利院负责人告诉我们,对待这些老人,就是要有爱心,还要耐心和细心,这些老人在这里住久了,特别希望有人来看望他们,希望看到新面孔,哪怕只是陪他们聊聊天。负责人的话在我们参观老人们的房间时得到了印证,很多老人看到我们后都热情的邀请我们进屋,聊天,当我们要走到时候,能看到他们流露出的那份依依不舍之情,尽管此前,大家素昧平生。
   住在这里的什么样老人都有,有大学教授、离休干部,也有退休工人和附近的农民。他们的亲人也会定期来这里看望他们。其中有一位老人家人还常会接她回家住两天,可她告诉我们,现在她在家里根本住不惯,在家里待两天就想回这儿来。老人说:“家里就两居住,那么小有什么好待的,孩子们还不让我下楼。”比起福利院这样好的条件,很多在这儿住惯了的老人,真的不愿再回到钢筋水泥的鸽子笼里。
   在这儿我见到了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我问她是哪儿人,怎么到这儿来工作的,她告诉我自己是辽宁朝阳人,学高护的,毕业实习的时候,老师带她们来的,实习结束后,她觉得这儿还不错,便留了下来。每月工资一千多元,要扣掉部分住宿伙食费,也还可以。我问她在这儿工作遭遇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她说了两件事,第一,老人年岁大了,经常忘了把东西放哪儿了,找不到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是你给拿走了,但事后,他们找到了,也会给我们道歉,就没事了。另外,这些老人年岁较大,不少还有慢性疾病,所以责任很重大,有时会遭遇特别紧急的情况,定期巡视很重要……
   离开福利院时,我看到福利院的门墙上挂着一个“**集团敬老基地”的铜牌,询问福利院负责人原委,原来这家企业和福利院曾签了一个十年的捐助福利院协议。第一年捐助后,便遭遇了经济危机,去年就没有再捐,但也没法按照合同找他们去要……
   据说这是朝阳区第一家政府主办的福利院,条件非常好,只有一百多个床位,想进这家福利院还得找关系排队。
   其实,参观了这家福利院后,我就想圣安百草在各个市场都应该有一个类似的敬老基地,对培养员工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以及切身体会:人都会老的,人老了以后确实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一定会很有帮助。
  

完成时间:2009.05.19 06:43:1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