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呵呵”声里的处世哲学

写作者:青风明月     日记本: 涅磐疯语

日期:2009年04月2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76

   我上网聊天已经有些年头了。今天和网友聊天时,自己觉得无话可聊,灵机一动,想出一个话题———“你说,聊天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打了一行字过来:“呵呵,我不知道。”我的眼睛一亮
  ,可不是么,用得最多的就是“呵呵”这个词呀。
  
   恰到好处的分寸
  
   感想和某个不认识的人聊天,如果你开口说:“呵呵,你好呀!”效果绝对要比用一个光光的“你好”要好。一开始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久了,才悟出来,“呵呵”这个词天生朴素,显得有点憨憨的可爱,所以一般比较容易为人接受。它给人一种天然的可亲、可信赖的感觉。如果不信,你换成“嘻嘻”试试,人家不以为你有神经病才怪呢。一上来就撒娇,女人见了害怕,男人见了恶心。
  
   如果被加为好友之后,两人间使用“呵呵”的频率就更高了。刚上来打招呼可用“呵呵”,表示“不怀好意的奸笑”可用“呵呵”,做好了一件事,表达高兴的心情可用“呵呵”。编辑说:“恭喜你,你的作品又通过了一个。”“呵呵,真的呀。谢谢您的提携哟。”一个“呵呵”既表达了自己高兴的心情(如果此时你故意抑制住高兴之情,这也太做作了点吧),又没有显得过分的得意忘形。“呵呵”表达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如果用“哈哈”来表达高兴之情,当然也无妨,但如果说话者平时没有显出足够的豪爽,这会儿突然露出一声“哈哈”,就多少带点嚣张了。
  
   倒霉了也可以用“呵呵”。“呵呵,我今天可真倒霉啊。”你看,这个“呵呵”,既有点自我解嘲的味道,又有点自我开解的意思,让人读出你的豁达,读出你挥挥手和坏运气说“拜拜”的潇洒。没有灰头土脸的倒霉样,用不着别人苦口婆心地给予安慰,一个自信的形象在网友心中形成,叫人如何能不喜欢你?
  
   传达出一种人生姿态
  
   即使刚刚打过口水仗,互相骂过对方爹娘也没有关系,“呵呵”能为你重新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呵呵,刚才真的不好意思,有点失态。”“呵呵,不好意思的是我。大家都有点激动。呵呵。”三言两语,一个“呵呵”泯恩仇。“呵呵”是破开友谊坚冰的犁头,“呵呵”是化解尴尬的良药。
  
   中国的语言含义最丰富,也最容易被人误解。一句话,可以作出两种完全相反的理解。在网络交往中,我们看不到说话人的表情,听不到他们的语气,造成这种误解的机会更多一些———“你说的可真有意思。”这个“有意思”可有意思了,听的人可以认为对方表扬自己讲得的确有意思,也可以认为对方讽刺自己讲的东西毫无意思。加上一个“呵呵”就不会产生误解了。“呵呵”这时相当于一张微笑着的脸,传达着说话者友好的表情。“呵呵”能使一句可能产生歧义的话准确无误地传达着自己的善意。
  
   我总在想,“呵呵”为什么能受到大家普遍的欢迎。为什么一个善于使用“呵呵”的人多半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呢?我想“呵呵”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姿态。它显示的是一种低调的人生态度———因使用它而显得自己有点傻,因使用它而衬托出别人的高。其实啊,当你能坦然地把自己放到一个比别人低的位置时,你的人生趣味与人生品位已经在无形中超越了一定的高度!
  
  
  
  
  
  ╭⌒╮ 下雨了 ╭⌒╮ ╭⌒╮~⌒╮
   ╭⌒╭⌒╮╭⌒╮~╭⌒╮ ~︶︶、︶︶
   ︶︶︶︶、︶~~ 、 ︶︶ 、 、、 、
   、 、、 、 我爱的人你会想我吗?
  
  
  
  __如果你要走,我不会去送你;但若你来,无论风大雨大,我都会去接你____

完成时间:2009.04.28 09:57:0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