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创造性的“对付”孩子

写作者:泓~遐     日记本: 和孩子一起成长

日期:2009年04月1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11

  案例:
  
   珍妮是一个很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在学校里辅导学生的校园生活问题,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假期一到,珍妮同丈夫经常带孩子们开车出门旅行。旅途短的话还没有问题,时间一长两个小孩就会在后面吵闹甚至打起来,将所带的食物扔得满车都是,无论父母怎样斥责,都不能停止他们的举动。
   后来珍妮也准备了一些玩具供旅途之用。所不同的是她将玩具用小袋子封好,然后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表现好的话,每隔半小时,可以拿到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的是有意思的小玩具。自从这一办法实行以后,珍妮家的旅行变得有趣多了。没有了孩子们在后座里的嘶喊、打闹,父母可以更安心地享受车外的景色和旅途中的交谈了。
   做父母的常常有很多疑问需要得到解答,孩子不肯睡觉怎么办?不吃饭怎么办?打人怎么办?我们向亲友询问,向书本讨教,往往会得到很大启发,有豁然开朗之感。然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千变万化的,有不同的背景与契机,事中人的性格与脾气也不大相同,其结果就是父母往往发现别人的告诫与经验并不适用。这就需要发挥我们的创造性。
   育儿是一项高智商的工作
   教育孩子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而且是难以摆脱的事情。许多事情如果解决不了,就会影响全家生活的质量,阻碍正常生活的进行,使全家人感到疲惫不堪,难以忍受。如果你认为教育孩子不需要聪明才智,那就错了。我们既不希望用“贿赂”、恐吓等一些短期行为来诱使孩子就范,对他的长期成长造成损害;又不能使自己的全部时间消耗在与孩子无休无止的拉锯战中,教育孩子是一项高智商的工作。
   “对付”孩子需要有点创造性
   一般家长虽然买了许多玩具,但孩子在一开始便都加以探究,一一拾起来玩弄几下,又丢下去玩其他的玩具。很快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太多的选择又使他难以集中注意力在任何一件玩具上。相比起来珍妮的方法就比较明智。封起来的小袋子使孩子格外好奇,想知道里面究竟有什么玩具。半个小时的间隔可以使孩子对一件玩具保持适当的兴趣,同时对新玩具的企盼也促使他有意识地检点自己的行为。在旅行中,如果采纳珍妮的方法,效果会好得多。
   在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动脑筋、玩些小技巧的地方,就是要富于创造性。例如我们一般认为要制止孩子的胡闹时,要板着面孔,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激烈一些的就是大声训斥。这种做法虽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但往往破坏了气氛和情绪,尤其在一个欢乐的聚会场合。 播种网
  
  


2009年04月17日17:26     [补记]
    吵闹的孩子和安静的头脑2009/04/05 14:11 云彩一整天都从山间宽阔的裂隙中冒出来,堆积在西边的山丘之上。它们依旧是黑色的,威胁着山谷,晚上可能会下雨。红色的土地很干,但树木和野生的灌木是绿色的,因为几个星期以前下过雨。许多小溪在山谷中蜿蜒,但它们永远到不了大海,因为人们用那些水灌溉他们的稻田。有些田已经耕耘过,浸在水下,等待着播种,但大部分已经长满绿色的秧苗。那种绿让人难以置信;它不是山体斜坡由于被水冲刷而产生的绿,也不是精心照料的草坪的绿;它完全是另一种绿;它是尼罗河的绿、橄榄绿、铜绿,是所有这些的混合而更丰富。其中有一种人造的感觉,一种化学的感觉;早晨,太阳刚刚升到东山之上,那种绿拥有大地最古老部分的绚烂和华美。很难相信这种绿存在于这个只有村民居住的山谷之中,不为人知。对村民们来说,这只是日常景致,他们必须站在齐膝深的水中为之辛劳的东西;现在,在长久的准备和照料之后,有了这些难以置信的绿色的田野。雨会来帮忙,黑色的云信守诺言。
   到处都是降临的夜色和低悬的云;但是一缕夕阳触碰到东面山丘上大岩石光滑的一边,岩石在聚集的阴暗中突显出来。一群村民经过,大声交谈着,前面赶着他们的牛。一只山羊迷路了,小男孩叫嚷着喊它回来;山羊没有在意,男孩儿追赶着它,生气地扔着石头,直到最后它终于折了回来。现在天色相当暗了,但你仍然可以看到路边树丛上的一朵白花。一只猫头鹰在附近叫着,另一只隔着山谷应和。它们低沉的呼唤声在你内心中颤动,你停下来倾听。一些雨点落下来了。很快它就急切起来,雨水打在干燥的土地上散发出令人愉快的气息。
   这是一个干净舒适的房间,地上铺着一块红色的席子。屋子里没有花,但也没有必要。外面是绿色的土地;蓝色的天空中孤云独自游荡,一只鸟在叫。
  
   他们三个人是一位女性和两位男士。其中一个男的从山上来,他在那里过着与世隔绝、静思默想的生活。另外两个是附近一个镇上学校的老师。他们坐汽车来,因为骑自行车太远了。汽车很拥挤,路也不好;但他们说很值得,因为他们有些事要讨论。他们两个都很年轻,说他们很快就要结婚了。他们解释说他们的收入少得可怜,要想维持收支平衡会很困难,因为物价在不断上涨;但他们看起来愉快幸福,对他们的工作充满热情。从山上来的那个人在一旁沉默静听。
  
   “在许多问题中,”女老师先开了口,“其中一个就是吵闹。在学校里小孩子们总是有这么多吵闹,有时变得几乎无法忍受;你差不多听不见你自己的讲话。当然,你可以惩罚他们,迫使他们安静下来;但对他们来说吵吵嚷嚷、发泄精力是这么自然的一件事。”
   “但在有些场合你必须禁止吵闹,比如教师或者饭厅,不然就不可能生活,”另一个老师回答。“你不可能整天允许吵闹和叫嚷;毕竟有些阶段所有的吵闹必须停下来。孩子们必须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其他人。体谅他人像算术一样重要。我同意通过惩罚的威胁迫使他们保持安静没有什么好处;但另一方面,理性地和他们讨论好像并不能阻止他们不断地叫喊。”
   “制造吵闹是那个年龄段生活的一部分,”他的同伴继续说,“用那种愚蠢的方式让他们安静下来是不自然的。但安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虽然他们看上去好像根本不关心,但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在需要安静时安静下来。在安静中一个人听到更多看到更多;那就是为什么让他们了解安静是很重要的。”
   “我同意他们应该在某些时候安静下来,”另一个老师说,“但我们怎样教他们安静下来呢?看到成排的孩子被迫安静地坐着是很愚蠢的;那是非常不自然的、不人性的事。”
   可能我们可以完全不同地来处理这个问题。你们什么时候会被吵闹弄得烦躁起来?一只狗在夜里叫起来;它吵醒了你,你可能有办法解决,也可能无可奈何。但只有当你抵制吵闹时,吵闹才变得令人厌烦、痛苦、烦躁。
   “如果吵闹持续了一整天,那就不仅仅是让人烦躁,”男老师抗议说。“它让你的神经紧张,直到你也想大吼大叫。”
   如果可以的话,让我们目前先把孩子们的吵闹放在一边,考虑一下吵闹本身和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以后讨论孩子和他们的吵闹。
   现在,你什么时候觉察到吵闹会打扰你?毫无疑问,只有当你抵制它的时候;只有当它令人不愉快时你才抵制它。
   “是这样的,”他承认。“我欢迎优美的音乐;但我抵制孩子们可怕的叫嚷,它不总是愉快的。”
   抵制吵闹增加了它造成的打扰。那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保持美丽,拒绝丑陋;抵制罪恶,培养善;逃避恨,思考爱,等等。我们内心之中总有这样的自我矛盾、对立面的冲突;这样的冲突不会导致什么结果。不是这样的吗?
   “自我矛盾是不愉快的状态,”女老师回答说。“我了解得太清楚了;我猜想它也是没有用的。”
   只对局部的事物敏感是麻木的。对美敞开而抵制丑陋就没有敏感性;欢迎安静而拒绝吵闹是不完整的。敏感是觉知安静和吵闹,既不追求一方也不抵制另一方,它没有自我冲突,是完整的。
   “那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帮助孩子们呢?”男老师问。
   孩子们什么时候安静下来?
   “当他们感兴趣、被某件事吸引的时候。那时就有绝对的安静。”
   “不仅是那时候他们会安静下来,”他的同伴迅速地补充说。“当一个人内在完全安静下来时,孩子们也能感觉到,他们也会安静下来;他们会敬畏地看着你,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你没有注意到吗?”
   “我当然知道,”他回答说。
   那可能就是答案。但我们很少安静下来;尽管我们可能不在说话,头脑却在不停地闲谈,进行着安静的对话,和它自己辩论,想象、回忆往事或者预想未来。它们毫不平静,吵吵闹闹,总是在和什么奋斗,不是吗?
   “我从来没想过,”男老师说。“就内在而言,一个人的头脑当然像孩子们一样吵闹。”
   我们还以其他方式吵闹,不是吗?
   “我们吗?”他的同伴问。“什么时候?”
   当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在政治会议上、庆祝宴会上、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当我们受挫折时,等等。
   “对对,是这样的,”她赞同说。“我在游戏等等的情况下真的很兴奋,我经常发现我自己在吵闹,虽然外在安静但内在却是这样的。天哪,我们和孩子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不是吗?他们的吵闹可能比我们成人制造的天真得多。”
   我们知道什么是安静吗?
   “当我被我的工作吸引了,我就安静下来,”男老师回答说。“我意识不到周围发生的任何事。”
   当孩子被他的玩具吸引时也是这样的;但那是安静吗?
   “不是,”从山上来的隐士插进来说。“除非一个人完全控制了心智,思想被主导,没有任何分散时才有安静。吵闹是头脑喋喋不休的声音,为了让头脑安静下来,它必须被压制。”
   安静是吵闹的对立面吗?压制头脑中喋喋不休的闲谈意味着带有抵制的控制,不是吗?安静是抵制的结果,是控制吗?如果是这样,它是安静吗?
   “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先生。除非头脑的闲谈停止了,四处游荡被控制了,不然怎么会有安静呢?头脑就像一匹野马必须被驯服。”
   就像一位老师前面说的,迫使孩子安静下来没有什么好处。如果你这样做,他可能安静几分钟,但他很快又会开始制造噪音。当你强迫他的时候,孩子真的会安静吗?外在他可能出于害怕或者希望得到奖励安安静静地坐着,但是内心中他在沸腾,等待着时机来消耗他吵闹的闲谈。是这样的,不是吗?
   “但头脑是不同的。头脑中更高的部分必须控制和引导低层次部分。”
   老师可能也会把自己看做更高的实体,他必须引导和塑造孩子的头脑。相似性是非常明显的,不是吗?
   “确实是这样的,”女老师说。“但我们仍然不知道怎样对付吵闹的孩子。”
   我们先不要考虑怎样做,除非完全了解了问题。这位先生说头脑和孩子是不同的;但你如果观察它们两者,会发现它们没有这么大的差别。孩子和头脑之间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压制只会导致制造噪音、闲谈的愿望不断增加;内在建立起来的紧张必须找到不同的发泄方式。就像一个热水器积蓄了一大堆水蒸气;它必须有一个出口,不然它会燃烧起来。
   “我不想争论,”山上来的人继续说,“但如果不通过控制头脑怎样停止吵闹呢?”
   通过多年的控制、压制、练习瑜伽系统,头脑可能是安静的,有一些神秘体验;或者,通过服用现代的毒品,同样的结果有时可能一夜之间就能达成。但虽然你达成了它们,可结局是依靠一种方式,方式——也许毒品也是——是一种抵制、压制的方式,不是吗?现在,安静是压制吵闹吗?
   “是的,”隐士断言。
   那么爱,是压制恨吗?
   “那是我们通常想的,”女老师插进来说,“但如果一个人看看实际的事实,就会发现那种思考方式是多么愚蠢。如果安静仅仅是压制吵闹,那它仍然和吵闹相关,这样的‘安静’也是吵闹,它根本不是安静。”
   “我完全不明白,”山上来的人说。“我们都知道吵闹是什么,如果我们减少它,我们就会知道安静是什么。”
   先生,与其理论化地讨论,不如让我们现在实际体验一下。让我们慢慢地、谨慎地,一步一步地看看我们是否能直接体验和了解头脑的实际运行。
   “那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我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像“你从哪儿来?”,你立刻就能回答,不是吗?
   “当然。”
   为什么呢?
   “因为我知道答案,我非常熟悉它。”
   因此思考的过程只需要一秒,一瞬间就结束了;但是一个复杂一点儿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回答;那肯定有一定的迟疑。这迟疑是安静吗?
   “我不知道。”
   一个复杂的问题和你的答案之间存在着时间间隔,因为你的头脑要在记忆档案中寻找答案。这个时间间隔不是安静,不是吗?在这个间隔中有不断地探究、摸索、挑选。它是一个活动,回到过去的运动;但它不是安静。
   “我明白。任何头脑的运动,不管是回到过去还是进入未来,显然都不是安静。”
   现在,让我们更深入一点儿。对于你不能在你的记忆档案上找到答案的问题,你的回答是什么?
   “我只能说我不知道。”
   那你头脑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它是一种强烈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女老师插进来。
   那种悬而未决中你等待一个答案,不是吗?所以它仍然是一个运动,在两次闲谈的间隙之间的期盼,问题和最终答案之间的期盼。这期盼不是安静,不是吗?
   “我开始明白你所指的意思了,”隐士回答说。“我明白等待一个答案和翻检过去的事情都不是安静。那么什么是安静呢?”
   如果所有头脑的运动都是吵闹的,那安静是这个吵闹的对立面吗?爱是恨的对立面吗?或者安静是和吵闹、闲谈、恨全然无关的一种状态?
   “我不知道。”
   请考虑一下你在说什么。当你说你不知道的时候,你的头脑的状态是什么呢?
   “我恐怕又是在等待一个答案,盼望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安静。”
   换句话说,你希望对安静有一个字面上的描述;任何对安静的描述必然和噪音相关;因此它只是喧闹的一部分,不是吗?
   “我真的不明白,先生。”
   一个问题促使记忆机器开始运转,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问题非常熟悉,机器就会立刻回答。如果问题复杂,机器就花更长的时间回答;它必须在记忆档案中摸索找到答案。如果问题的答案不在档案上,机器就会说,“我不知道。”毫无疑问,这整个过程是噪音的机械系统。不管外在多么安静,头脑一直都在运转,不是吗?
   “是的,”他热切地回答。
   现在,安静只是停止这种机械系统吗?或者安静全然和机械系统分离,不管机械系统是停止的还是正在运转?
   “你是在说,先生,爱是全然和恨分离的,不管恨是否存在?”女老师问。
   不是吗?进入恨的结构看一看,爱不可能被织进去。如果是,那它就不是爱。它可能有所有爱的特征,但它不是爱;它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真正重要的,需要被了解。
   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不可能知道和平;野心必须完全消除,只有那时才有和平。如果一个政治家讨论和平,那只是空话,因为成为政治家也就是在心里充满野心和暴力。
   了解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就是它本身的行动,这样的行动有效、显著、“实用”。但我们大部分人都陷在行动、操作或组织之中,执行某项计划,那对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来说复杂而毫无必要。那就是为什么所有我们的行动都必然地导致伤害和不幸。
   仅仅缺少恨并不是爱。驯服恨,迫使它安静,并不会通向爱。安静不是吵闹的结果,它不是吵闹导致的反应。从吵闹中成长出来的“安静”扎根在吵闹中。安静全然外在于头脑机械化的状态;头脑不可能了解它,头脑努力达到安静仍然只是吵闹的一部分。安静和吵闹无关。吵闹必须全然停止,安静才会存在。
   如果老师心中有安静,他就会帮助孩子们安静下来。
  
  

完成时间:2009.04.17 17:22:0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