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通往瞻榆的路上。
这条路,我并不陌生。
上学时,哥几个曾“不远万里”,“自驾车”来新华。想想一路的笑声、落汤鸡似的狼狈相还有喷香的毛蛋、可口的打瓜,真让人回味无穷。仿佛瞬间,回首已过二十余载。思绪伴着窗外的细雨,有种淡淡的忧伤,我知道那是留给记忆的,不必讶异了。
窗外让人不免产生断想的,不是鹤立鸡群的彩钢新居,而是满目的荒凉。这种荒凉,在我的家乡,西行三十余里,也是随处可见的。
本来期望会见到大片的荒原,可只看到荒原的一角。田地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似乎是我见到的辽阔。不过,土壤并不算肥沃,田地里一块一块的白色和繁茂的蒿草就足可以见证。也许,这里本该是荒草丛生,牛羊成群的,太多的承载使他失去了该有的风韵。
沙陀上,蒙古黄榆顽强地屹立。在新华的西南方,有成片的古树在生息繁衍。树形成伞状,四五株丛生,松散的分布在道道沙梁上。着是令人惊喜。稀疏的白杨和黄榆混生在一起,愈发使黄榆显得婀娜多姿,虽然,风沙吹皱了她的眉宇,扭曲了她的身形。不过当你看到林间的片片风沙田和林立的树桩,却不得不为黄榆的命运担忧,人类的执着和勤劳创造了繁华的同时,也亲手埋葬了许多原本应属于大自然恬淡和荒凉。
然而,繁华却愈来愈进了。坎坷的道路,拥挤的车流告诉我,一个古老的县城就在眼前,一份蕴藉了二十几年的相思,马上就会豁然开放。
查看(4) 评论(1) 收藏 分享圈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