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滚滚长江东逝水

写作者:泓~遐     日记本: 鸡零狗碎的生活^_^

日期:2009年03月1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73

  文/挥别天涯
  
   一日傍晚,月撒窗前,风清气爽。张哥与几个朋友在一个农家小院小酌,待酒酣之时,刘君忽指着墙上的书法,念念有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便问众人是哪个写的词?张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不假思索言道:“出自苏东坡大家之手啊!”
   众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错!” 刘君肯定地说。只听他娓娓道来:
   这首《临江仙》原是杨慎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来被清初的毛宗冈移置到《三国演义》的卷首,结果名扬四海。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得心生万千感慨。在让我们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初读此词,总感作者欲述还休,颇多无奈,但究竟为何?看了《明史》,才知道了这豪迈当中其实有着太多的悲壮,原来是和他的身世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明代文学家杨慎 (1488~1559),字用修,别号升庵,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杨慎出生于书香门第,是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自幼聪明好学,七岁习文,十一岁作诗,明正德六年(1511)高中状元,是四川省明朝唯一的状元,是年仅二十四岁。杨慎由于禀性刚毅,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三十六岁时因为得罪了明世宗朱厚熄,先是被廷杖几乎致死,后被明世宗下令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最后死于戍所,终年七十二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历史给人的感受是浓厚、深沉的,不似单刀直入的快意,而似历尽荣辱后的沧桑。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并非人人都能把握。历史固是个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仍或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以宦官子弟,高中魁首,着实春风得意过好一阵;可到头来,七十二岁的生命却有三十五年被耗在边境戍地。太复杂了反成简单,看透了人生,一切都可抛撇。当然,这种“透”是经历过痛彻入骨,心力交瘁后的自救境界,“转头空”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无非是愤慨不堪而已。在时、空的悟解中,“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杨慎愈老愈深悟这一点。他靠着它,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活了过来。所以,淡语、轻松语、超脱语,不是人人说得来,说得好,说得深刻的。淡语深刻,绝非文字技巧能获致,但又非凭借举重若轻,漫不经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此或即所谓“无技巧”境界。
   苏东坡也写过“赤壁怀古”,用的是《念奴娇》词牌,起首就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慎并非有意给三国的故事写开场白,可是说到无情历史和千古英雄的时候竟然产生不谋而合的感触。即使明代的杨慎受到宋代苏轼的影响,那也一定是怀着深深的同感,不仅限于字句修辞的模仿
   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较之辛稼轩“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及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更显豁达开阔。
   苏轼的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第二年,他游于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因见其风景优美,又有所感而作。他还在这里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件盛事。
   就在唐朝的时候,杜牧也在此写下千古名诗《赤壁》,因而这黄州赤壁又有“文赤壁”之说,而那真正的三国战场赤壁,则是在湖北省蒲圻西北,人们称之为“武赤壁”。
   挥哥以为,若论描述三国赤壁的词,这篇当属第一,无出其右者,历史上的文学全能冠军苏东坡,在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波折后,并没有丧失信心,却觉得越发豪迈了,这样的人生态度,纵观历史,又有几人? 杨慎随大江东去,长江后浪推前浪而已!
  
2009年03月15日21:03 只看见美(转载) [补记]
     有哲人说过,世上不缺少美,缺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自从了悟这点,偶就学会欣赏缤纷世界的美了,再也不徒劳抱怨人世间的不完美。想想看,我们自身都生而不完美,怎么苛求天地万物与他人完美?天地造物有律,不完美,自有不完美的理由。这个苦恼人类的终极问题之一,凡夫俗子就别瞎苦恼了。聪明的,首先培养自己发现美的能力吧。当能力培养成,就成了一生受用的好习惯。
   永远记得学生时代一次结伴郊游,郊游中野餐。一个戴深度近视眼镜的男生自告奋勇把一块塑料布铺在山谷间一块芳草地上。但是谁也没注意,塑料布底下除了芳草凄凄还能有什么。大家围坐,开心的吃喝玩乐起来。直到后来揭起塑料布要离开了,一个女生忽然惊叫起来:哎呀,那是什么!
   大家顺她眼神看去,都急性呕吐起来------天哪,一泡风干的粪便!不知是狗拉的,还是人拉的。
   结果是,大家痛恨那弱视男生,说得他无地自容。而那眼尖的女生,也被所有人怒视。她懵了一阵,才恍然看懂了同学们那种欲说还休的责怪目光:你何必说出呢。美丽的一切,毁于一双不会回避丑的眼睛!其实我们都看见了,强忍着不愿说出罢了……
   那个女生,就是一度诚实到看到一堆粪便也要惊叫着让大家知道的愚蠢的我。
   当年的愚蠢,可以用太年轻原谅。当岁月让你丰富了阅历,你还那样愚蠢吗?我深深感悟,人在并不完美的世间活着,若做到坚忍不看丑陋的东西,看了也不惊叫,实在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它比对于美的趋之若鹜更体现一个人智慧、修养。
   论坛,于泱泱网络是个弹丸之地,于大千世界更是小小一隅。但是这里,也是滚滚红尘一缩影,人类社会一群体。看不到脸,但看得到一颗颗用文字来表白的心。人心叵测,人心隔肚皮,当一颗颗人心袒露一部分于此,我们大家都会慨叹:哦,其实大家天南地北性别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也还有一个最共同的地方----默默地追求完美。当然,对于每个人,这都永远是个伴随遗憾的过程。世上没有完美,我们只能用各自的方式执着地接近心中的完美。当发现不美的东西,学会不再瞠目惊叫,更不唾骂添上更多的不美吧,那么,我们离完美的境界,就会越来越近,也许会幸运地近到:几乎感受到完美的气韵了----出尘,纯净,安然,让人浑身舒畅……
  

完成时间:2009.03.15 21:45:0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