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面对孤独——执教《独坐敬亭山》有感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09年03月0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09

  
   孤独,是每个人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让人痛,让人醒,让人徘徊,让人无奈的感觉。大凡常人都躲避它。可是人生在世,难免不会失意、受挫、离别、迷茫。于是,很多人选择了面对孤独,学会享受的人生态度。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这样一个坦荡安然,达观从容的人。
  
   生在盛世,又满腹经纶,是应该有一番大作为。但政涯几番沉浮,让李白对朝中的种种腐败认识得更多,对朝中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看得更清。在宠辱得失之间,他踏上了漂泊之旅,寄情于山水的诗,就这样一首首从他的笔端,从他的醉语中留下来。《独坐敬亭山》就是其中的一首。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此句中的“高飞尽”、“独去闲”,看似写景,实是寄情。动中有静,鸟飞云去,更显四周的寂静,凸显了作者的孤独,人情的淡薄。然而作者并没有沉湎于孤独。笔峰一转:“相看两不厌。”作者凝视着敬亭山,似乎感觉到,敬亭山也在看着他,而且怎么看也看不够。可谓是两情相悦。作者意味深长地感慨:“只有敬亭山。”这个“只有”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山有情,人无情的残酷现实。
  
   短短的一首五言诗,字面意思非常浅显,而我在“解诗题、知背景到明诗意、悟诗情。”这一过程,重在抓字眼,如“独”、“尽”、“闲”等字上,和学生共同研读。之后,我又进行了朗读、朗诵、吟唱的指导,使学生此时与诗共鸣,在情感上与之融合。
  
   整节课,我和学生们,随着作者的文字,在孤独与释怀中前行。他的乐观,他的等待,诠释着人生的一种高姿态:面对孤独,学会从容!

完成时间:2009.03.08 11:31:5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