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禅房花木深

写作者:hello_linc     日记本: 岁月点滴

日期:2009年02月2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98

  莲叶与荷叶
   有僧问智门禅师:“莲花未出生时如何?”智门说:“莲花。”又问:“莲花出水后如何?”智门说:“荷叶。”
   初读这段文字,你会觉得不通。其实耐琢磨得很。当然,琢磨的时候,不要往禅意上去想,那样你就只有进去的份儿,而没有出来的份儿。你不妨单刀直入去想:智门禅师说,莲花未出生时是莲花。可不是莲花吗?比如一个人在那里种莲花,你问他在干什么,他一定回答说:“种莲花。”他决不会荒唐地告诉你:“种荷叶。”那么,莲花出水后,如何又成荷叶了呢?仔细观察就会明白了,莲花一出水,一定是满眼荷叶,有谁见过有满眼莲花的?泰戈尔诗云:夜秘密地把花开放了,却让那白日去领受谢词。荷叶就是这里的夜,莲花就是这里的白日。正是:莲花出水荷叶满,游人驻足赏莲花。
  
   君子与小人
   禅师朱世英问晦堂禅师:“君子小有过失就被人责难,而小人终日为恶,人们为何不以为然?”晦堂说:“君子之德,比美玉焉,有暇生内,必见于外,故见者称异;小人者,日日所作,无非过恶,又安用言之?”
   《伊索寓言》里的狐狸讥笑母狮每胎只生一子。母狮回答说:“然而是狮子。”意思是,你狐狸每胎生得再多,狐狸还是狐狸。假如人死后真的会投生,且只能投生狐狸和狮子,你会做怎样的靠选择呢?社会或公众对一个人的要求严格,说明这个人正处在君子的位置上;当一个人不被社会公众苛求的时候,那么他即使不是小人,恐怕离小人也不远了。
  
   指头与拳头
   在日本游僧借宿寺院,须以法战(辩论)赢了寺院代表方可。某日,一游僧在法战中遇到寺院内一个天生愚钝的独眼和尚。法战毕,游僧跑到方丈那边,承认自己被击败,并讲述了法战的全过程:“首先,我竖起一指,表示大觉世尊,人天无二;他竖起二指,表示佛、法二者,一体两面,是二而一。之后,我竖起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和合而往,缺一不可;他就在我面前握起拳头,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
   游僧去后,独眼和尚找到方丈,要找游僧算账,说他侮辱了自己:“哼!他瞧我独眼就竖起一指,讽刺我只有一只眼。因他是客,我以礼相待竖起两指,表示他有两只眼睛,非常幸运。谁知他竞举起三个指头,暗示我有三只眼。我受到侮辱,举起拳头正要打他,谁知他拔腿就跑到你这边来了。”
   正如鲁迅说《红楼梦》的那样,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每个人都能从指头与拳头里看到那个真我,品行几多,道行几多,学养几多,全在你对指头与拳头的诠释上了。
  
   八风与一屁
   苏东坡在江北瓜洲任职时,曾写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云莲。”诗成后,遣书童送给对岸的金山寺好友佛印看。佛印只在上面写了一个字“屁”字就交还了。苏东坡大怒,即刻过江去找佛印理论。佛印哈哈大笑:“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打过江’了呢?”苏东坡恍悟,惭愧不已。
   前清有个笑话,说一老童生屡考不中,这一次正好与儿子同期应考。到了放榜的那一天,儿子看榜回来,知道已被录取,便赶快回家报喜。这时,他的父亲正在房里洗澡国。儿子敲门大叫说:“爸爸,我已考上第*名了!老子在房里一听,便大声呵斥说:“考取一个秀才,算得了什么,这样沉不住气,大喊大叫,成何体统?”儿子一听,吓得不敢再大叫,于是轻声补充说:“爸爸,你也以第*名考取了!”老子一听,急忙打开房门,光着屁股就冲了出来,大声呵斥说:“你怎么不早说?”可见老子比儿子还沉不住气。按照禅的说法,苏东坡与这位老童生的修行远不够。怎么才叫修行到家呢?看下面这个呆若木鸡的故事。
   纪先生替齐王养斗鸡,每隔10天,齐王就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依次回答如下:(一)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骄傲自大得不得了;(二)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就惊慌起来;(三)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四)差不多了,它们都达到了“望之似木鸡”的最境界。其实这就是儒家训练人的办法:去其骄气、盛气,造其呆气,谓之高人是也。理左理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主动与被动
   有两家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个小和尚,他俩每天早晨总能碰面,便暗中较劲,互试机锋。一天,甲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甲语塞,回去请教师父,师父教他说:“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次日,甲又问:“你到哪里去?”乙说:“风到哪里我便到哪里:”甲又语塞,又回去请教师父。师父教他说:“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第三天早晨,甲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到市场去。”甲就这么一直语塞了下去。
   有段武松打虎的故事,说来也很有意思:甲乙两人,互扮成武松与老虎戏耍。先是甲扮武松,乙扮老虎。乙被打得很疼,便埋怨甲,甲说:“你是老虎,不打不给你咬死了?”乙要求互换,却又被甲咬得喊救命,乙便再埋怨甲,甲说:“你是武松,不咬不是给你打死了?”任何事都是这样,自己主动才是主动,单单依靠师父或依靠角色,你永远都是被动的,一事无成。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完成时间:2009.02.25 23:16:0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