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深深的热爱生活

写作者:冷清秋     日记本: 升沉不过一秋风

日期:2009年02月2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63

   有人把个人形象或虚荣心誉为羽毛,其实女人的衣装比作羽毛更为妥帖。 昨日购回长约至膝的黑毛衣,抖开一看,前片英语字纹“deeply loves the live ”(深深的热爱生活)。看商标,更喜欢,竟然是《大风范》。
   突然想到李白。诗仙若非比常人热爱生活,怎么会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还有诗圣杜甫之“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皆是细致观察饱蘸才情升华出来的浪漫主义。若按照李君诗中策划,把T台改去花间亭榭,一定美哉。
   如果可能, 请模特们用各国语言朗诵: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如果可能,叫各国佳丽朗诵 杜甫的《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如果可能,再考考李杜友情、各朝服装、安史之乱,再念念白居易的《长恨歌》。如此,美女。
  
   再想李白,想到翰林院的李白牡丹花下挥毫很是聪明,阿谀唐皇夫妇时,也不忘做天下女人的美学知音。
   还想李白,李白的故居。前年,执著地去四川访李白故居,说不清为什么,也许是骨头里的那点诗意矫情。入得江油,所到之处满眼绵竹,城市整洁灵秀,人行其间一副俗骨被竹枝竹叶洗出空灵。那日小雨,旧院内冷清无人访,同行者在门前留影无心入院,正合我意。院内青砖铺地,花草肃穆,满地绿苔叫人唯恐滑倒,执伞从前院一直瞻仰到诗神殿,抄写了所有对联。后院有些阴冷,但联意豪放针砭时弊,很叫人喜欢。
   外联: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内联:
   笔锋散尽中山兔
   墨池洗出北浑鱼
   出来时给几位石雕佣拍照,一位执锄男佣腮边垂泪,活了一样。或许是粘了诗仙灵气,站在石雕前内心蓬蓬勃勃的诗性在雨里萌发。谁会想到,5.12地震时,那些被我触摸过的文物损毁非常严重。伟岸俊朗的李白举杯邀明月大型雕塑被震掉了臂膀,李白妹妹的粉竹楼等均已不是旧摸样。如今回想,那激活人诗性的眼泪莫不是预兆?
   李白、江油、江油、李白,美丽的江油我的足迹和忧愁!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那座城市的美神---李白,对地震一定有非浪漫主义诗作在江油上空飘荡。而远在成都草堂里的杜甫也一定心有灵犀遥相呼应“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很庆幸,那次川游之李白故居、还有更早一些时间的杜甫草堂游、羌族猿王洞、、、、、如今去,山河殇!
   叹!江河动容,应该多制造一些“deeply loves the live ”各色羽毛,送去江油。
  
   deeply loves the live ,除了精神还有羽毛。
   不知苍穹灾难几何,跛了脚又何妨!还买了片粉梅红散尽留白入清溪的羽毛,其色寻觅已久丝毫无暧昧或娇柔。如获至宝,英雄遇红颜般窃笑,窃笑!
  
   既然如此,择日访杜甫。
  
  
  
  

完成时间:2009.02.22 22:19:0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