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转载:岁末打折陷阱“请君入瓮” 慧眼识猫腻

写作者:最爱紫罗兰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9年01月1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63

  【节前商家折扣之怪现象】
  
   ● 陷阱一:商品先涨价后打折等于没折?
  
   案例:“不打折要600多元,打了五折怎么会变成550元?”市民苏女士在某商场发现有一套“××牛童装”,商场实行“打五折”后,原价却一下子变成了1100元。之后,苏女士还在另外几家商场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提示:时下,许多商家不愿蒙受因打折而带来的损失,便在打折之前先把商品价格虚提上去,在此基础上再打折。这样一来,消费者表面上似乎得到了实惠,实际上还是按原价购买,有时反而有可能要付出比没有打折之前更多的钱。按照《消法》第49条的规定理应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此外,商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也中规定,零售商开展打折、降价、特价促销活动,应当如实说明打折、降价、特价的原因、期限,并明确标示商品原价,标示原价虚假的,视为价格欺诈,应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
  
   对策:想防止成为“虚假优惠折价”的受骗者,市民应该货比三家,这样有助于掌握商品的真实价格,防止落入“优惠”的陷阱。
  
   ● 陷阱二:折头每天变 早买早亏?
  
   案例:市民刘女士前天准备给先生买一套男士西服,当时商场的促销价格是850元,根据商场的促销承诺“买800送800”,也就是说刘女士可以用800元买两套西服。“我一时不想买那么多东西,就走了。”第二天天,刘女士再次来到该商铺,发现折扣变了,标价已经变成了450元。刘女士说,商场过了一天就变个花样,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打折应当有个信用,每天都变,大家都观望就不买了。”
  
   对策:理性消费,不要被商家的打折信息冲昏头脑,能“忍手”就“忍手”,坚持就是胜利,考虑清楚后再购买还真能捡个小便宜。
  
   ● 陷阱三:打折商品概不保修和退换?
  
   案例:朱小姐在一家皮鞋专卖店中为自己和家人买了两双3折至5折销售的皮鞋。穿了不到20天,两双皮鞋均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为此,朱小姐找到鞋店要求给予修理或退换。结果,该店负责人以“打折商品概不保修和退换”为由拒绝。无独有偶,方女士元旦放假期间在逛街时发现自己心仪已久的一套秋装因换季正打4折出售,便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回家试衣服时,方女士发现上衣袖子有明显的挂线。于是她找到商场要求调换,该商场营业员用手指着店堂的海报让方女士看,该告示在显眼的地方明确写着:本店所有打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方女士非常窝火,却又无可奈何,只好自认倒霉。
  
   提示:打折商品同样应当具备正常商品的质量、功能,经营者不能因此而免除应承担的“三包”义务。商品的价格打了折,商家的服务是不能跟着打折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按国家的相关规定承担包修、包退、包换或其他责任,而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对策:购买打折商品前,切记先向店员询问保修和退换细则,口头允诺不具效力,还应向商家索取购物凭证、保修卡及退还凭证等,如果商家拒绝出具相关证明 ,还真的该想清楚才“下手”。
  
   ● 陷阱四:“清仓甩卖”几天期限实为无期?
  
   案例:陈先生上星期看到一家服饰店正在“清仓甩卖”,最后期限为两天。“今天我再次路过那里时,发现这家服饰店还在‘清仓甩卖’,期限还说是最后两天。”徐女士谈及“清仓甩卖”的期限时依然怒气难消。据介绍,她和丈夫之前一家“房租30号到期清仓甩卖”的服饰店,便走进去挑选了两条裤子。没想到过了一个月,她再次路过这家服饰店时,已经改成了“房租到期清仓甩卖”,尤其令人气愤的是,同样的裤子价格却比原来便宜了不少,与商户论理时,商户声称衣服没有卖完,就与房东协商延期几日。
  
   提示:虚假“清仓甩卖”是欺诈行为。据介绍,《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有明确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过程中,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或者其它欺骗性价格销售商品的,均属于欺诈行为。
  
   对策:为有效防范和打击此类欺诈行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务必谨慎,一定要索要发票或有效票据,以免无从投诉。
  
   ● 陷阱五:返券购物诱导消费 越买越多?
  
   案例:李女士就被返券活动折腾得够呛。当时,她被一家商场“满100送100”促销活动吸引,在人海中逛了1个多小时,她选中了一件价值498元的连衣裙。正当她高兴排着队地去结账时,却被收银员告知498元只能按400元的金额返券,而且要去另一个地方凭小票领券。于是,她又排了20分钟的队拿着4张100元的消费券,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选购。好不容易看上了一双售价268元的凉鞋,按照商场规定,消费券不找零,她只好花了300元的消费券买下。剩下1张100元消费券,由于商场在搞返券活动,所有商品都是原价销售,100元能买的东西几乎没有,她又不得不多掏100多元买一些不太需要的东西。
  
   提示:近年来,购物返券就是打折战中最常见的一种促销手段。这看似非常优惠的返券活动,其实也隐藏着一些消费陷阱。去年,中消协呼吁在全国明令禁止返券促销,指出现行返券促销活动违反了诚信原则,不合乎公序良俗,容易形成无限循环的消费圈套。
  
   对策:而预防掉进商家这种返券陷阱,首先不要被商家的促销所刺激,应先要到场内逛一圈,看看有没有你喜欢或需要的品牌参加促销活动,如果没有可暂不考虑购买。
  
   【小编提醒:发票很重要!】
  
   在“淘”打折商品时,首先应擦亮眼睛,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合理消费,不要贪便宜而盲目购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在选购商品时要货比三家,弄清“折价品”的真伪。其次,即使是打折处理和特价商品,也要索取购物凭证,不要听信口头承诺,提防商家以降价商品不允许退换或解释权在商家为借口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注明产品是否是因质量问题而降价,并要求发票上注明折扣率,三是在购物中发现价格欺诈嫌疑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购物后发现上当受骗的,应向市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有关部门申诉,寻求合法利益保护。明明白白消费,过舒适放心春节!
  

完成时间:2009.01.13 19:38:2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