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

写作者:翩翩起舞的蝴蝶     日记本: 风过留痕

日期:2009年01月0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37

   虽然圣诞节已经过去,但本人还是想就圣诞说两句,因为我前两天收到了一条网友发来的消息,祝我圣诞快乐。出于礼貌,我回复了一句“谢谢你”,但作为中国人,我并不觉得圣诞有什么可快乐的,而且我也没有必要因为一个不属于本民族的节日而快乐。
  
   我不是一个民族狭隘论者,我也支持跨民族的文化交流,但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确切地说,是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的节日,跟普通中国人根本没有关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它而快乐。可是,向来不喜欢凑热闹的中国人为什么把这样一个别种文化的节日当作自己的、重要的节日来过呢?是基督教义在中国大范围普及了吗?是中国人完全融入了西方文化中了吗?没有,都不是。我们依旧是过去的我们,我们在平日里也不会天天捧着《圣经》向上帝或圣母玛利亚祈祷或忏悔,所以,那种文化不属于我们,我们也不必被那种文化包围。
  
   可是,一个荒诞的事实是:很多没有任何信仰情愫的中国人都会在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等“洋节”前后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圣诞节时,各种商店门前都会摆上圣诞老人和华美的圣诞树,处于热恋中的女孩都会默默期待着收到男朋友送的果仁巧克力;比如在感恩节时,为了凑热闹当面对含辛茹苦的父母说“谢谢”,搞得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的中国父母脸颊微红、局促难耐(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写信,起码也要写张纸条悄悄递过去);比如在愚人节时给朋友发短信,让其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等自己,到时间后拨通他(她)的手机,在说完“愚人节快乐”后马上挂掉……
  
   不能否认,对外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让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和国际接轨”,而且我们在接轨后也的确受益良多。但在接轨的同时,我们也逐渐淡忘了腊八节、端午节、中秋节,忘记了那一锅花花绿绿的腊八粥所牵涉的民间文化,忘记了芦苇叶包住的那段历史,忘记了月亮的古典美,以至于不能确定屈原和孔子是干吗的。这些节日和习俗已经被视为“老黄历”,被视为猎奇和复古的由头,是陈旧的、属于“过去时”的。所以,即便当代人也熬腊八粥,却再也熬不出过去的味道;即便当代人也在端午节到汨罗江畔凭吊屈原,也向江中扔粽子,却感知不到源于历史的悲伤了;即便当代人也在中秋时赏月,却根本赏不出古人的忧思。
  
   由此,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圣诞派对、感恩节的火鸡、情人节的九十九朵玫瑰在中国越来越常见,而精巧的荷包却销声匿迹?为什么我们一边喊着要弘扬传统文化,一边把每年一次的祭孔大典、赛龙舟、闹元宵变成外国人的事?为什么孔子学院广布全球,而崇拜大卫·科波菲尔的中国人却连《论语》为何书都弄不清?为什么固守本民族的根基会被斥为“古董”,而盲目地接受别种文化会被推崇乃至效仿?
  
   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

完成时间:2009.01.03 15:27:4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5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