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多雨,是季节的特点,也是小城的。但不是人们的。
山罩着,水也笼着,路也不怎么鲜亮。毕竟新年伊始,该恭喜易依旧恭喜,包括祝福。上年纪的忙年货,年幼的兴高采烈。该涨价的依旧,不涨的仍然依旧。小城地处偏僻,市场可能还暂时没读懂何谓金融危机,或者通货紧缩。
我们则忙应酬,当然不是白吃白喝,铺垫早就有了。
这里地处几省的交汇,从来就是商品集散地,所以上游的、下江的,周边的,包括许多带有浓厚民族习惯的饮食文化,由来已久。
一是固执地崇尚米酒,但并不盲目排外。酸酸的,浓浓的,略带苦味浑浊的液体,应该不怎么的。但人们就是狂热,大碗吞噬,大块吃肉而不亦乐夫。
二是排场。山里人特好面子,觉得比任何都重,纵是含辛茹苦,勒紧腰带,就是挣一口气。这是无论如何咽不得的。特别是请客讲究非常,虽非什么生猛海鲜,但架势是不能少的。比如宴席上不能少于六道凉菜、八道热菜、四道蒸菜、两道汤菜、两道甜点,还有数道果蔬和咸菜。总之洋洋洒洒,琳琅满目,不能掉份,否则主客均不满意与尽兴。
三是山珍野味多有出现,比如野蘑、竹荪之类。还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过去多为果子狸、穿山甲、野鸡野鸭野鱼等。现讲究保护,于是野兔、木槐成了主角。
四是民族特色,唱歌跳舞。席间也是如此,称之为助兴,后来发展为唱卡拉OK。往往一餐饭得熬上两个多时辰。
我是享受不了,只想有个安静之处,约几好友谈天说地。但桌上的东西一定是纯自然或原生态的。或如几碟干果,或者毛毛的、泡水的菜。话题不要远,围着山和水,或者那些陈年旧事,最好莫谈国事。
席间有招呼的,那怕仅是一面之缘,都得喝上一点点,既是习惯也是风俗。于是亲朋好友一拥而上,推脱不得,只好高了又高,找不着北。
小城、流水、人家。一首古老的诗和几许沉淀的图画。尽管有许多时候困惑不解。但感染历史与文明,尤为可敬。我曾见过无数,没有一处有如此之韵。领略缅怀小城之五花八门,夹杂清韵悠远的灵性,不仅厚重,却也使我轻快几时。
觉得百转千回,饶有别致,此情未消,彼情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