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婴宁——尘埃落定后惟有你遥远的笑(转)

写作者:泓~遐     日记本: 鸡零狗碎的生活^_^

日期:2008年12月2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0

   少年时读聊斋,多半是从一本本绘成图画的连环画中获得印象。记得当时年幼无知每读至会心处,多展颜一笑,然后看着树丛筛下斑驳的日光,静静雕刻心中的美好。想着静止中的《婴宁》、《阿绣》、《聂小倩》这些轻舞灵动的女子,在遥远的,不可触摸的时光中,把柔软的心绪演绎成生命中一场场惊喜的邂逅。
   婴宁是我少年时代最美丽的一个身影。她坐在时空的一隅,在蒲翁笔下潜走默行,灿烂的笑容一直牵扯着我多年以后静寂的心绪。而在此刻,种种心念波澜不惊摇曳在这个明媚的冬日早晨里,我忽然想起她,一个似乎一直在笑容里游动着的女子,像隔岸的一朵花,开谢在红尘的过往中。仿佛一条因尘世奔波断裂的心路,突然间又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没有缘由,也许仅仅因为这个盛满花瓣泠露的清晨。
   莒之罗店人王子服同舅氏子吴生上元节游玩,巧遇佳人。一篇《婴宁》平铺直叙溯流而来。王生眼中的婴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蒲翁笔骨每落墨起笔,多平常含大玄机,如走笔龙蛇,思忖处,深浅浓淡,行草隶篆,已有定夺。果然浓墨挥洒处,全文沟壑隐然定显。婴宁回应王生一笑,轻捻细揉文章骨架,暗隐小说美丽基调。所遗之花,经王生拾起,牵串情节,如奔腾血液,环绕躯体骨骸,意境丰盈,血肉饱满。个儿郎目灼灼似贼,狡黠一语,惊动天人,隐有少女心可之意,挑起情节的铺展。也唯此婴宁一言,如卵石投入水面,涟漪圈圈荡漾开来,故事因此如花绽放。爱情在上元村外的早晨如水银泻地一气呵成。
   纵观婴宁全文,此前二段描写已涵盖诸多丰富信息。意像跳跃,情节隐显,线索脉络分明,人物呼之欲出。那么就让我们在蒲翁捻灯一笑的目光中看着爱情在美好中飘游而过。而触摸我们心灵那些无法诉诸世俗的颤动。
   姑妄言之姑听之,瓜棚豆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在王生邂逅婴宁求之不得辗转成病的停顿间隙,我掉转笔头,突然想起渔洋老人的这首诗。一部聊斋,甚至人生的境界,也仿佛在此游戏三昧,红尘如梦的偈言中氤氲来去。瓜棚豆架,山村野巷,如婴宁般静好的女子化作云烟,在蒲翁灿烂的笔头开成绝世的浓墨。百二秦关,越甲三千,终于远遁,一个寂静的乡野夜晚,蒲翁终于在郁郁不得志的仕途,展开生命的另一场华彩。姑妄言之姑听之,瓜棚豆架雨如丝,看婴宁在清晰地笑。蒲翁的笔在虚空中填充着生命暖色的花开。
   王生与婴宁的再次邂逅是在“乱山合沓,空翠爽肌”的山谷,“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鸣其中”的园圃完成。一女郎由东至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由梅至杏花,不仅交代了时空背景、季节的转化,也突出这场相思的漫长;从初遇笑容可掬到如今见之含笑拈花而入,蒲翁传神之笔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形神俱到刻画出盈宁丰满的形象与性格。上元节婴宁为终身有所依栖远出踏青,目遇姨表兄,心有所许,故以贼笑骂之,暗送秋波,以妙隐之约引姨兄赴三生石之盟。引来王子服,又故作痴呆,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而含笑拈花而入却透露出少女呼之欲出的心事:你来了,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的。这一场小高潮,在王子服面对少女倾诉仰慕之请,渴求以成夫妻夜共枕席达到顶峰。而女俯首思良久,答曰:我不惯与生人睡。惟妙惟肖地凸显婴宁娇憨、天真、狡黠的美好形象,引起人们对那方山水产生如此美妙少女的向往。试问:世间又有哪一个男子能经受住如此纯净却落英缤纷的诱惑。王子服成为爱情的俘虏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个叫婴宁的女子像一粒精美绝伦的意象掉进我的心痕。我的目光久久凝视着这一段,想着生命中擦肩而过的惆怅,人生怎一个瓜棚豆架雨如丝的境界来形容啊!
   蒲翁的笔力在王子服与婴宁再次邂逅或假痴不颠或情真意切;或步步紧逼或欲推还休,恋人间斗智斗力的描写中,另辟蹊径,厚实、干净利落地交代了婴宁的来历,身为狐仙之女,却遭生母遗弃,为鬼母收留;王子服与鬼母、婴宁之间的亲姻连带关系。同时以婴宁不时在时空中响起的笑容,隐寓着小说一路走下去的风景,笑始终是人生最美丽的感觉,如果世俗允许的话。
   “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女自淹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然后生次日见女树上,“见生来,狂笑欲堕”。“生扶女下树,阴悛其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这一路酣畅淋漓的笑,使婴宁人性中光辉的一面在早晨灿烂的阳光中纤毫毕现,使纯真的爱情在世人莞尔一笑的意会中,摆脱物质沉重的负担,得到飞扬的升华。如果世俗允许的话,这样的笑声将是人生中最朴素、最直接、最简约武装自性心灵的工具,而傲然面对滚滚的红尘。这样的笑我们希望它永远存在于爱情的星空下,温暖我们日渐麻木的灵魂。
   王生出袖中花示婴宁表白爱情相思之苦。婴宁的回答假痴不颠,表兄喜此枯花当唤老奴园中折一巨捆负送之。在婴宁的答复中,我们听到她心灵的叹息,痴儿,花终有枯落之时,世间真爱却永无雕谢的时候,执著于花不如执著于人。所以婴宁的回答看似不着边际,却蕴涵人生超脱的智慧,她以戏谑之语避开伤感的主题,初次展示她应对人生的乐观智慧之道:心机之沉,之细致,之掌控局势可见一斑。那一枝枯萎的梅终于完成一段爱情辗转不得的相思,结束它的使命而尘埃落定。婴宁出山与王生鸾凤谐好的试剑之招终于发出,几百年后的我抚摸虚空清脆的笑声,仿佛看到一枝凋落的梅,静止地飘落在心剑一闪的微光中,我深深地笑。婴宁几经周折终于出山。
   婴宁的笑声伴随着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从心灵的山野遁入红尘的世俗后,继续掀起它波光荡漾的美丽,惊世骇俗的华彩。为麻木岑寂的世俗生活增添了久无的乐趣。“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至日,使华装行新妇人礼,女笑极不能俯仰”。而与婴宁笑声相辉映的则是在女之经营下,王家,数月,阶砌藩篱无非花者,家宅老小安乐和谐,夫妻唱和。花与笑声这两种最美丽的物事,烘托出婴宁空灵脱俗的心路。她以笑声为武器,从容试探人生,应对生活,最终取得胜利。然而文行此处,蒲翁终于变招,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终于让他的笔从浪漫唯美的心灵层次走向厚重深沉的物质世界。也让前文婴宁试剑之招的铺垫有了回应,从而从心灵与物质两个层面丰满了婴宁的完整性格形象。婴宁的笑在这里既是对以往的总结,同时嘎然而止,凸显社会世俗冷酷的一面。这一面它并不只是所谓封建社会所特有的,它存在于凡是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这种存在的现实。
   蒲翁选择了一段婴宁以计惩罚西门登徒子致死的场景作为她笑声嘎然而止的终结。这一段固然可以看出婴宁应世的成熟与练达,同时随着场景的铺开,也看出世俗的霜刀剑雨已层层逼迫,“子夜荧荧”浓黑悲凉的时代是不允许一个女子以笑声傲然凝视这个世界,它的虚伪决不容许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蔑视,蒲翁的笔无力地落下,婴宁的笑声终于沉默,心灵终于在物质的覆盖下安静地落下帷幕。“而女由是竟不复笑,然竞日未尝有戚容”。是的,在红尘与心灵的最好结合也许正是唯平静而已,这是无可奈何的应对之道,婴宁的剑终于拔出,只一闪,旋即收回,世俗也终于领教一个狐女的冷笑。而西门登徒子这一死,使进展的情节换了天地,一切泾渭从此分明。是落笔的需要,还是隐喻着什么?我们无从得知蒲翁当时的安排,最干净的说法是他是个牺牲品。对与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如果纠缠不清,反落彀中。
   婴宁的哭在她一路逶迤而来若有似无,似真还痴的笑声黯然而止后,从沉默中蓦然响起,是对人世的又一种喟叹。此刻蒲翁的笔深刻地指向人生的本质和生命的真美。在哭声中婴宁明白她终于完全获得爱情,融入了人世。她在反复的试探与挣扎中明白眼前的这个男人确是她一生依靠的对象。她已不再需要掩饰自己,华丽的盔甲层层脱落,即呼应了全文她明为被动实为主动追求爱情的形象,又预示着一个深刻的主题,世间的爱也许是一生行走追求的归属。她展示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她对丈夫哽咽陈词,为爱而报恩,为爱而施爱,完成母愿,使养育她的亲人各得其所,完成人生孝道的升华。而在全文的结束,蒲翁又为这爱留下一条光明的尾巴,希望总是有的,只要前行,“女逾年生一子襁褓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耳”,笑声终归是我们生命所必须的,指穷于为薪,薪尽,火传也。三千年前,庄周说过。人生必须这样。
   婴宁,一切尘埃落定,惟有你穿越时空天真空灵而遥远的笑。
  
  ——在论坛上看到别人写的帖子,是我喜欢的婴宁,觉得写的还不错,就转过来了。不过也有有意见的地方,我的意见是这样的:
  
   写的很好很细致,为我喜欢的婴宁顶。
   突然觉得婴宁这个名字起的也很好,显然蒲松龄起这个名字也是有意义的。:)
   可是你对于婴宁的研究俺有点异议,就是这些——婴宁为终身有所依栖远出踏青,目遇姨表兄,心有所许,故以贼笑骂之,暗送秋波,以妙隐之约引姨兄赴三生石之盟。引来王子服,又故作痴呆,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而含笑拈花而入却透露出少女呼之欲出的心事。
   我不认为她是有心做的那些种种的动作和行为,如果她那么有心机的话,那她就不是婴宁了,我认为婴宁的前期行为完全出于天然,浑然天成,是她个性所为,而绝非有心而作,你认为呢?
  
   另:名字应该简洁些,看这样是不是更合适些?
   婴宁——尘埃落定后惟有你遥远的笑
   因为这是个人物介绍,建议突出重点。
   当然只是建议,觉得不合适,就当没看到。
  
  
  
  
  

完成时间:2008.12.26 22:26:0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