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3岁只身到新加坡留学,17岁时因为偶然读到了一本《亚洲企业家传奇》,立下了“成为华人史上最成功女企业家”的目标。
之后,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实践,卖过花、开过饰品店,做过推销员、私人助理……直到一年春节,她通过橘子树的生意赚到了50万新币的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
如今,年仅22岁的董思阳已是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亚洲智慧女性副会长。今年3月,她又在上海开办了“中国首家有机茶餐厅”喜客多连锁店,将重心转到国内有机食品市场。
事业成功的同时,她神话般的成功经历也引来了诸多质疑。我们带着些许疑问和好奇,走进董思阳的世界。
一个出身于普通医师家庭,没有任何商场背景的小女孩儿,如何能在短短几年当中成就自己的商业帝国?除了聪明、勤奋、敢想敢干这些不少人都具有的条件之外,善于利用“人脉”资源是董思阳成功路上的一个独特要素。
现在,她的朋友遍布商圈、政府圈、媒体圈,甚至娱乐圈。董思阳说:“做哪行都可以赚到钱。只要在对的时机,有一个好的智囊团并整合一切有用的资源就能撞出火花。”
善于求教:站在巨人的肩上
董思阳的朋友非常多,但其中同龄人却很少。“可能因为我总是考虑公司的事情,经历也比较丰富,反而和同龄人有了代沟,朋友都是30岁左右甚至40岁以上的人。”
这些朋友在她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是比较开朗的人,想到就去做。但做了之后肯定会发现有不了解的地方,除了买专业书籍研读,我还会向前辈和关键人物请教,迅速学到精华,将书本知识大而化小,更快上手。要勤于向他人请教,虚心求问。书本知识固然可贵,但要学到人生和工作经验,就一定需要向人学习。”
董思阳16岁那年,遇到了她在商界的启蒙老师。当时她偶然通过报上的招聘启事应征了为香港到新加坡投资的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做临时私人助理。那是她第一次接触梦想中的企业家,“那两个多月是我提升最大也是最难忘的日子。”
她跟着这位董事长拜访了许多银行家、律师和商人,谈判时,董思阳在一旁做纪要。渐渐她发现,谈判所用的技巧与书上及她想象中的大不相同。“书上写的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能多赚一分钱是一分。但她在谈判时往往会说‘我们这个方案对您的益处是什么,预计您的回报是多少’。”当时董思阳不理解,难道做生意不就是为了赚钱吗?为什么总谈别人的收益呢?“后来她告诉我,做生意要先学会做人。站在对方的利益考虑,不计较才会有大的回报。你计较的时候,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他是知道的,他知道了也会跟你计较。如果你付出了,该得到的回报一定会得到——这完全打破了我以往的思维方式,对做人做事有了新的思考。”
“我想说,人的主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客观。不要在乎出身、家庭等客观因素。当你立志要成功,有强烈的企图心要成为佼佼者并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坏朋友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和你同样优秀、同样有进取心的朋友和一个有助于你成长和成功的环境。”
财智对话
●在你成功的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用百分比来说,父母的教育占70%,机遇占15%,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占10%,剩下的5%是学校的影响和教育。
机会主义者总希望蹲在树边等兔子撞,我认为机会是有的,关键看有没有实力把握。年轻人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有资金但缺乏知识,可能越拼搏失败的几率越大;但如果有知识没资金,小小的付出就能取得回报。
成功取决于做人与做事两个方面,做事指作才能、专业技能,而做人指内在的人格和人品,还有人际交往能力。企业能否做大,很大程度取决于领导人的境界和胸怀。
●你怎么看待其他同龄人的生活,选择从商的道路有没有过后悔?
●这是一种取舍关系,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关键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父母经常说:“不希望你这样辛苦、压力这样大,你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是爸妈最希望的。”为什么小小年纪一定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我的人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我就觉得做企业家很幸福,我没办法停,也说服不了自己改变。
当然,成功不仅仅是升官、发财或是像我这样做企业。认识自己、发现优势,做有兴趣的事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把它做好,同时用行动去帮助别人,比如医生尽职尽责为病人治病,教师用心教导学生,这都是成功!他们都是成功者!
●你的经历看起来一帆风顺,作为一个幸运儿,你是否也遇到过大的挫折?
●当然有。2005年,印尼要开发一个工业园,希望国外房地产商进驻。本来当地银行答应给我们贷款,但是印尼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于是银行决定把钱抽走给本国人用,我们的投资失败了。这次失败的教训是:我对房地产的了解还不够,也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
但是我热爱自我挑战的感觉和创业带来的使命感。挫折使我成熟,也越来越坚定目标。人生没有失败,只有自我放弃;只要不放弃,梦想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未来,我还想回归房地产行业。一是有兴趣,二是它对经济的带动和影响很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大的社会认同。
●你怎么看待别人对你成功经历的质疑?
●任何一个公众人物都会有人质疑,这是别人的自由,我并不是很在意。因为我没有做非法或者危害别人的事情,而且我的经历对年轻人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我希望能帮助更多人,能为祖国作出更多贡献。
虽然我年纪小,但是心态很老成。以前十六七岁时比较浮躁,遇到困难会大哭,甚至抱怨,但后来信佛对我的影响很大,对物质很淡定,回到比较精神的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