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朋友一起去看了今年的所谓大片《梅兰芳》。这部电影早就喧喧嚷嚷很久了,从去年陈凯歌事隔二年、经历超级烂片《无极》之后再执导筒,到今年梅家后人强烈要求删去阿娇戏份,再到前几周央视《艺术人生》访谈陈凯歌陈红时朱军派生出其它小新闻来,等等等等,惯用的商业炒作手法无不吸引人去看这部号称年度大片,也是陈凯歌回归写实电影的大片。
陈凯歌
有人称陈导拍电影是大起大落,如今继续用回他熟悉的手法来拍摄百年前的老北京。确实,细腻的画面,真实的场景,京片儿十足的北京方言,老陈延续了《霸王别姬》的精致,幻想重新回到当年的辉煌。可是,演员的落式也成了这部电影的败笔,抑或京剧的式微本是渐落的尘埃,依我看,老陈大落不是偶然,大起倒还未必。
陈红
也算是中国影坛有名的美女之一,从早年《纽约风暴》里的牟希雅到《无极》里的满神,倒是两大跨越,如今拍回梅家的当家人,言辞到举止倒也显出陈红的演技有八分的精湛。如果她不当这部电影的监制之一,多出的精力会不会把戏演到九分九?
孙红雷
看惯了他演的硬汉或者匪气,戴上眼镜冒充斯文初初还不习惯,可是把戏演到后来我真觉得他演到位了。世上本来有很多事,明明大家都知道是错的,可自己却偏偏觉得自己没错,这种偏执到底是自己的悲哀,还是做人难免的悲哀?另外,作为配角他演得稍微有些过, 要不就黎明演得不够。
章子怡
从《我的父亲母亲》开始,不管后来演过多少所谓国际大片,章子怡骨子里的村姑气息始终消不掉。就像朋友说的,每天混在人精里,给你化顶级妆,看起来也能光鲜八面。但我佩服她的用功,电影里演孟小冬一角,须生的扮相只是装腔作势,但情感流露的细节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功力的。
黎明
本来歌就不是唱得最好的,电影也不是演得最好的,却要来演梅兰芳。如果十年前他和张曼玉的《甜蜜蜜》算是他的巅峰,这次他演这部电影,我看不出他身上演出梅兰芳作为京剧艺术大师的丝毫影子。在表现大师民族气节上,他只是演了大师的动作,可是梅兰芳在那个铁蹄血刀的环境下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坚定不移绝不妥协的信念,他一点都没演出来,至少我没看出来。
王学圻和英达
这两个老戏骨演起十三燕和冯六爷倒是有板有眼,像那么回事。一个是梨园旧伶的杰出代表,招招式式京味十足,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是投机取巧的商人,但比邱如白倒是明事理得多。
余少群
青年梅兰芳,倒是让我惊叹,他的不卑不亢和追求我不知是不是真实的青年梅兰芳,但我想梅兰芳之所以是梅兰芳之所以后来能成为大师,这种品格至少应该具备。
整部电影
结构分裂得太厉害,其实整部电影就讲了四件事,可是怎么感觉看得前面那么松,后面又那么紧。虽然我想如果要拍梅兰芳,一定是两件事:一是在京剧表演上的艺术成就,另一就是“蓄须明志”,绝不为日本人演戏。陈凯歌倒是按时间顺序把这两件大事都交待了,可我怎么还是觉得差一点。也许京剧对现在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个遥远而模糊的东西,这种不明不白也夹杂在电影里,跟着一起不明不白了。
后:
今年看新闻说《梅兰芳》上映四天,观众普遍认为还不错,票房也有四千多万,而我昨晚也贡献了75块,然后回来写影评。这可能也是现在网上流行所说的——“装13”:本来就是一件简单、平常的生活小事,硬是冒充很小资、懂时尚、貌似professional。。。令人好笑。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