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河之南》——第四集 大河之魂

写作者:时光溯源     日记本: 瓜熟蒂落

日期:2008年11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80

  
   一个没有思想家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就在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淮阳城,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哲学思想,城东北一里处的湖中心有一座画卦台,相传伏羲氏就在这里始画八卦,画卦台上的庙宇早已湮没在时光深处,无处寻迹。但那棵传为伏羲所栽的八卦柏,至今仍傲然挺立。传说画卦台上卧着一只白龟,久之不去,在中国古代,白龟的出现意味着神将显灵。伏羲氏根据白龟的背纹图案,画出了八种符号,即八卦。他用八卦代表天地间的各种事物,由此升起了中华文明的一缕曙光。
  
   羑里城位于安阳汤阴,号称中国第一座监狱。三千多年前的一天,82岁的周文王姬昌被荒淫残暴的商纣王囚禁于此,开始了7年的监狱生活。但是,监狱可以囚禁人的身体,却束缚不了思想的自由。周文王在这里推演出了古今第一奇书《易经》。思想的原创力量,不仅冲破了羑里城监狱的高墙,而且穿越了几千年的时间,在宇宙间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宗教系教授):《周易》在中国文化中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我们把它看作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源头。那么,在周易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从它本身来讲,它最初还是一种预测未来的这样一种文化。所以也可以叫做是入世之学吧。它通过数字的变化来推测事情的变化和未来。所以《周易●系辞》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极数知来之谓占。”通过数字变化来预测未来,这就是占。
  据甲骨文记载,用龟壳或者兽骨烤出裂纹,殷商时期称之为兆,再由专人根据这些征兆来加以判断说明并刻录在甲骨上,这就是占卜。蓍草是淮阳独有的植物,古人形容蓍草是一种灵物,它的寿命有一千年,每隔100年才会发出49片茎叶。殷商末年,商人占卜不再使用龟甲,而是使用这神奇的蓍草,对数进行计算,由此来占卜未知的世界。《周易》最早便是以占卜登场的,当时叫《易经》。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常常是通过对经典的注解、演绎来诠释它的思想。春秋时代,《易经》作为占卜流行,于是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这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那么《周易》还有一个思想就是,重要的思想就是说它讲的是保和太和。我们现在看故宫,三个大殿就是根据这句话来的。它也是根据《周易》上的思想来的。你比如说第一个大殿是太和殿,就是保和太和,就是太和殿。第二个殿就是中和殿,第三个殿就是保和殿。为什么叫中和呢?中和就是说,如果说这个阳爻在阳位,阴爻在阴位,这叫做得位,也叫做得众。譬如我们的既济卦,这一卦,九五是阳位,那么它是阳爻。所以我们叫九五之尊。然后呢?是六二,它应该是阴位,那么它也是的话呢,是阴爻。所以说九五和六二,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什么呢?一个是,就是说九五之尊,一个是六二臣位。一个君位,一个臣位,所以这个叫得位,也叫做得众。阴阳相配这就是和,所以就是说中和殿。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就是说,中华民族,她历来是主张和的思想。
  
   《周易》一部由巫术包裹着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且已经浸透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里。它既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中国思维方式的活水,而且它开启了儒家、道家等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思想流派。
   
   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昌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周易●系辞》
   葛洪《神仙传》记载,老子之母感大流星而有娠,在母怀七十二年,剖母左腋而生。和这神奇的故事相比,《史记》里的描述颇为写实: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汉书●地理志》说,苦县属陈国,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鹿邑县。老子的生平更加简单,做过周代守藏室之史,用现代的话理解就是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有史记录的老子踪迹,就是由豫东的鹿邑到豫西的灵宝,跨长550公里。老子是骑着青牛踏上西去路途的,2500年前的一个清晨,微风荡漾在崤函峡谷中,一朵紫色的云彩由东向西飘来,函谷关的关令尹喜起了个大早,他在城楼上看到了这团东来的紫气,断定必有贵人过关,果然一位皓首长髯老者骑着一头青牛悠然而来,来者正是老子。不知是走时匆忙忘带了,还是压根就没有关牒,老子被挡在关前。没有关牒,依秦国的规定是不准过关的。这正好给了尹喜一个机会,逼老子传道给他。没有办法,老子只好暂留函谷关,写下五千言《道德经》,成了道家文化的千古绝唱。历来兵刃相见、血气冲天的函谷关,因为《道德经》的出现,多了一份阴柔之气。
  
   王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吕不韦他主编一本书叫《吕氏春秋》,在这本书里面他曾经用柔字概括老子的思想,四个字,他说,老聃贵柔。但是相对于老子,孔子贵仁啊,因为仁是孔子整个思想的核心。墨子贵兼,兼是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所以,柔这个字,对我们理解《道德经》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关于柔的话,经常会有很多的误解。什么误解呢?比如老子经常讲柔弱胜刚强,这样一个东西,很多人就一直说,这是弱小的一方去战胜强大的一方,其实我们仔细地读《道德经》的话,它不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柔主要的不是就你的力量或者实力上来讲,说你是比较柔的,你是偏弱的一方。不是,柔更多的是什么呢?是一个姿态。
  
   河南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东有泰山,西有华山。古人比较这三座山的姿态,曾作过精辟的描述: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泰山雄浑,如端坐于大堂,而华山险峻,如同站立之人,而嵩山独卧姿态,却赢得了天下中心的地位。
  
   王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实我觉得嵩山在某种意义上讲的话,也可以说体现了老子,或者道家的一种精神。我刚才讲柔,柔弱的姿态,那嵩山为什么它可以躺下,为什么?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什么呢?这个是它的一种,本身有一种强大的实力,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谦虚的,那么一种姿态。
  
   在文明世界初开的时代,在纷繁的武力争斗和残忍的生存竞争之侧,老子能如此冷静,如此不动声色地对这个世界做追根究底的探寻,和冷然超越的回答,该是具有怎样心性的一个人呢?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道德经》
  
   老子告别函谷关后,司马迁说,不知其所终。也许是因为老子的清静无为,也许是因为老子的回归自然,经历战争灾难的中原百姓并不希望老子远走,在传说中,老子那超凡的背影消逝在这一片雨雾之中。这座山,名叫老君山,位于洛阳栾川。
  庄周陵园,隐匿于民权县老颜集乡。陵园极其简陋,其风格与庄周人生颇有些相似。公元前369年,庄周出生于宋之蒙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西北的民权县。这个梦蝶忘我、鼓盆葬妻的河南人,现实中活得非常寒碜,甚至有些猥琐,人瘦得槁项黄馘,住在穷闾陋巷,靠钓鱼、打草鞋维持生活。庄周的精神世界却是瑰丽而异彩纷呈。
  
   徐碧辉(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周梦蝶,昔者庄子庄周梦为蝴蝶也,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而不知周,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是周之梦为蝶也,还是蝶之梦为周也。就我不知道到底是庄周梦见自己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那么这样一个境界呢,他称为物化,使之为物化,就是一种物化的境界。我就把我化身为万物,天地与我变成了万物,与我齐也。那么在这个时候,就是打到了他讲的道通唯一,这样一个境界。
  
   作为一个沉思默想不求功名的隐士型思想家,庄周基本上没参加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今天我们无法非常自信地为庄周写出一部线条清晰,先后承接的传记。但是,如何超越沉重的世俗生活,达到无忧无虑的自由境地,如何成为真人,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庄子》为我们擦亮了历史隧道上的一片天空。
  
   徐碧辉(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有一棵大树,因为它很大,那个枝繁叶茂的,但是它拿来没什么用处,就是你拿来做水瓢,它往下沉。你拿来盖房子,它不直。它什么用都没有,所以后来呢,因为它没有用,就被那个木匠说了,它没有用了,把它砍掉,扔掉吧。可是呢,另外一棵树呢?它是那种栋梁之材,然后木匠一看说这棵树好,也把它砍下来,后来他的弟子说,有用的也被砍掉,没用的也被砍掉,那到底怎么办吗?庄子就说,那我就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他的原话叫:周将处才与不才之间。才就是那个人才,要处才与不才之间。当然就是说,具体来说,你怎么样去处于才与不才之间,有用与无用之间。这个东西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很具体的操作问题了,那就得靠自己去把握了。但是庄子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就是叫游世。这个游呢,它不是消极的游,它是叫逍遥游。
  
   相对于《道德经》的简洁,《庄子》以汪洋恣肆,富有文彩的文字,以及深刻的思辨色彩,传递出诗化的哲理。从后来者李白、苏东坡这些大文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庄子的浪漫情怀和逍遥洒脱的诗意人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同属商丘,夏邑县是孔子祖籍所在地。《史记●孔子世家》说,其先宋人也,孔子祖籍为栗,也就是今天的商丘夏邑。因此,栗是孔子魂牵梦绕的地方。还在居鲁时,孔子就常回宋国祀先省墓,《礼记》一书记载,孔子早年观殷道,少居鲁,长居宋,从某种意识上说,没有中原文化中的殷商文化,特别是宋文化的影响,就没有孔子。宋文化对孔子的仁、礼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殷周文化的华彩乐章典奠定了孔子思想的基础,这一过程虽然隐秘而悠长,但孔子之为孔子,正是因为孔子的先祖在栗留下了一条饱含精神汁液的根,以传播礼乐。孔子以祖籍栗为中心,以三百里为半径,周游列国14年,足迹及卫、陈、曹、宋、郑、蔡、楚等诸侯国。中原大地上到处留下了孔子的印记。孔子也因为这一次的周游,从杰出走向伟大,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永远的先师。
  
   李玉洁(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游列国,当时他是得到了卫国卫灵公,就是现在河南省濮阳得到卫国的支持,卫国的国君就给他一些俸禄,学生给他一些,那当然就是提供供给了。所以,孔子就在河南一带活动,当然他实际上,孔子在河南活动也很艰难,好比在宋国,也差点被人围攻,人家把他认为是季孙氏的家臣阳虎,他长的像阳虎,受到围攻。在卫国跟学生走散了,说是累累如丧家之犬,在陈蔡绝粮。现在淮阳还有弦歌台,他实际上很苦。
  
   为了追求先王的礼仪制度,考察礼乐的来源。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到了当时的东都洛阳,面见了当时在东都洛阳图书馆当馆员的老子,虽然这次会晤的细节,历史书籍上并没有留下确切的记载,但可以想见,这次见面或许是两位哲人早已心向往之的事情。他们相见恨晚,但又互不认输,都被对方的深刻渊博和滔滔雄辩所折服,却又都坚信自己的思想,更能解释宇宙、社会和人生。胸中激荡着征服对方的野心和抱负,这是一次伟大的历史会晤(画面:洛阳孔子入周问礼碑)。一次激烈的思想对峙,也是一次坦诚的对话交流,也许是天佑中华,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中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哲人相遇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碰撞,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即使放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壮阔背景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孔子回到鲁国,众弟子问他,先生拜访老子,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啊?孔子感叹说,我所见到的老子啊,犹如飞翔在天的龙啊。
   鸟,我知它能水;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孔子
  
   不同的思想撞击着,诸子百家逐鹿中原,这是一个战乱频频,兵荒马乱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自由、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时代。令人惊奇的是,以老子、孔子所引领的百家争鸣,在为中华文化精神奠基的同时,苏格拉底、阿基米德、亚里斯多德、释迦牟尼这些伟大的哲人,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这一时期思想的丰富,思想的高度让人叹为观止,以至于后继者无法攀越。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当时中原大地上的百家争鸣,就没有中国五彩缤纷的思想文化。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想象着先秦诸子们生活的中原厚土,一边是日趋式微的周王室,一边是群雄并起的诸侯,一边是宫殿王室权力的争夺,一边却是黄河岸边思想的交锋,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完成时间:2008.11.27 14:22:4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