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去阜阳参加“全国名师示范课暨高峰论坛”会。
阜阳在我省的北方,对她的印象来源于贪官多、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以及假药伤人事件等等。
会在阜阳师院大礼堂举行。15日上午观摩了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白坚的《作文的“套餐”训练》,阜阳三中高二(18)班学生与之配合,整堂课最主要的特色是让学生动起来,能打破常规的课题秩序,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固有座位,以采访的形式互相询问,体验了一把做小记者的感觉。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安静下来,一直到高三,孩子还是以“静”为妙,结果到了大学一年级还是呆若木鸡,不知该学什么,该玩什么,用李某的话说“到了大二才知玩乐并恋爱”。其实课堂可以“缩微”整个大千世界,不能泯灭个性,学生本该自在地学,自在地玩。关于作文,平时可以不打草稿,打腹稿,最好不看同龄人的作文选,“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写作是自己的,所以李白写诗要喝酒,鲁迅写作要抽烟。
这些都是教师心中有,但现实课堂或体制下很难实现的东西,尝试了也许就有好成果。
下午是杭州青春中学女教师金铃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她是70后中学语文名师的代表人物(荣誉很多),看到这,自己很惭愧,同样是70后,却默默无闻。1个多小时的课堂上,中规中矩,亲和力强,和半年前听的同一课一样,唯一缺乏的是激情。但在课后的讲座中,很佩服她对《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的解读,她提到了毕淑敏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一文,感觉很好,可惜没读过,事后去书店也没买到,是为憾事。
16日上午是苏州大学教授黄厚江的高中课《阿房宫赋》,他的课正如其人,泥土般朴实,当主持人介绍他后,他感慨到:“不要这样,不然我就是三流歌星了”。文言文历来难教,他从字、词、句、篇,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踏实,也给予同行们良好的影响。
这三位老师的课都由全国著名的评课专家苏立康教授评讲,她已是68岁高龄,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德高望重,语音穿透力强,亲切自然,委婉的评说中又毫不留情,值得称道。
16日下午的专家讲座也就舍弃了,和朋友们去逛了一趟阜阳生态园区,4A级旅游风景区,转了三个小时,名不虚传,动物园区品种多,植物园区特色更浓,世界上各种花卉争奇斗艳,只能走马观花一场,之后吃了顿农家乐而归。
今天又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去年的普通话考试今天进行,顺便又帮同事考了一场,晚7点才回,粗略记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