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邮件来问我大学生活该怎么过,我简单写了以下文字,保存在这里。这样有利于我以后丰富和修改其中的内容,也为了其他同学问的时候便于拿取。
大学生活说是四年,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漫长,到你临近毕业的时候,你会感到四年原来如此短暂。
为了使这并不富裕的时间变得对我们来说充满意义,为了在这四年里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比较好的基础,为了使我们在毕业的时候不会感到太多的遗憾,我们的确需要好好谋划一下。
首先,我觉得,应该是给自己定位。我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我的基本情况如何?我爱好什么?我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如何?我对法学的兴趣如何?我以后想要做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定位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其中有些变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相对的意味着变化的可能,也意味着在变化中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定位的意义在于使得我们的努力有了方向;使我们的努力有了动力。定位是一个制高点,它统摄我们自身其他要素的结合方式与内容,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将来做什么决定了我们现在做什么、怎么做。说到底,定位是立志的问题,我们要有志向,否则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其次,我们来分析大学生活的构成。大学生活包括两大部分,即学习和生活。
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包括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向书本的学习主要是选书和读书;选书除了课本以外要选经典,经典的书比较权威、信息量大、知名度高;读书要讲究方法,分为精度和略读,一般的书是略读,经典的要精读,精读很有讲究,我向你推荐美国人阿德勒等人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向他人学习,是一种现实的临摹,当然不仅仅是临摹,时时刻刻要有“我”的存在;学习他人包括观察、交流和体会;关键是冷静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向社会学习就是要有社会实践,通过深入社会了解人之常情,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和微妙,并思考如何去驾驭,要学会算计人但不是耍小聪明,要害在于思考、琢磨。这一切都要慢慢练,慢慢来,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没有止境。理论学习应该是一个从课本向课外延展的过程,从法学向法外延展的过程。这里谈一下专和博的关系,博是专的延展,博和专应该是有内在的关联而不是盲目的博;博的内容之间也是应该有着内在关联的。实践技能应该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中的法制类节目来间接获得,可以通过亲身参加法制类社会实践来直接获得。
生活包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与他人交往和自己的个人性生活。参加社团活动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必须有助于自己的发展而不能是盲无目的。与他人交往是为今后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做必要准备的。在生活中,我觉得这是显示个人人性的集中区域。做人,我觉得根子要正,这是前提和基础。心眼要多,不能太实在,但不能耍小聪明。要学会韬光养晦、大智若愚。为人力求大度,豁达,于是学会自己说服自己,自己开导自己。
篇幅有限,以上所说还比较笼统和概括,不能涵盖丰富的社会生活;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仅供参考。好在我们有的是机会,欢迎你和我经常交流。
|